真谛百科 手机版
首页 > 常识 >

中秋节的风俗传统有哪些 你知道吗?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10-13 08:06:55    

中秋节发源于上古,大约确定于唐代,兴盛于宋朝,发展于明清。经过几千年的发展,中秋节形成了普及于全国各地的各种民俗文化与节日习俗。中秋节的民间习俗你知道多少?

一、与月有关的习俗

祭月

祭月习俗应该是中秋节众多习俗之中历史渊源最为深远的。上古先民对于未知总是充满了好奇,尤其是对于星空、对于星空中的月亮和太阳,对于天象的崇拜,于是乎就产生了各种各样的故事。

其中秋夕祭月就是由天象崇拜演变而来,其目的在于祈求月神庇佑,完成自己的心愿,随着时代的发展,逐渐演变成了赏月、玩月的活动。随着中秋节的最终形成,经过宋朝的兴盛,明清的进一步发展,月圆逐渐演变成了人团圆的含义。

有俗语说“男不拜月,女不祭灶”,故而祭月一般是以家庭为单位,由家庭中年长的女性长辈担任主祭,男性则担任赞礼,或是从旁协助。

赏月

赏月由祭月演变而来,中秋节确定早期,即唐宋时期,中秋节的主要活动还是在于赏月、颂月、玩月,八月十五作为赏月节,在这一天,人们会举行宴饮活动,邀请亲朋一起饮酒赏月。及至宋朝,中秋赏月的节日之盛大,氛围之浓厚可谓空前。

宋人孟元龙在《东京梦华录》中如此记载:

“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丝篁鼎沸。近内庭居民,夜深遥闻笙竽之声,宛若云外。闾里儿童,连宵嬉戏,夜市骈阗,至于通晓。”

赏月是一种富有诗意的优雅活动,亲身参与其中,可以获得精神的愉悦与放松,有利于加深亲友之间的联系,加深互相之间的感情。

● 燃灯助月

中秋节是将灯悬挂于屋檐或是竹竿上,用全家人围坐在灯下话家长或是宴饮欢乐。记得小时候就是坐在灯下,听外婆讲着一些故事。

今人周云锦、何湘妃《闲情试说时节事》一文中记录了广东中秋节时的燃灯盛景:

“富贵之家所悬之灯,高可数丈,家人聚于灯下欢饮为乐,平常百姓则竖一旗杆,灯笼两个,也自取其乐。满城灯火不啻琉璃世界。”

二、赏玩娱乐类习俗

玩花灯

在吃过晚饭后,人们提着灯笼到外面赏月。小孩子则在家长协助下用竹纸扎成各种形状的灯笼,然后用棍子挑着到处游玩嬉戏,南宋周密在《武林旧事》中记载了中秋灯节盛景:

“此夕浙江放“一点红”羊皮小水灯数十万盏,浮满水面,烂如繁星,有足观者。或谓此乃江神所喜,非徒事观美也。”

也有较为朴素的,例如瓜灯、橘子灯,就是将瓜瓤、或是橘子内部掏空,然后点上蜡烛装在里面,用小棍挑着。

犹记得少时,每到中秋节,就会就着月亮进领居家的地里偷瓜来做瓜灯,其实自家地里也有瓜,不过从来没摘来做过瓜灯,不知其他的小伙伴是否摘果。

猜灯谜

自宋以降,中秋节发展成了继春节、元宵节之后的又一大灯节,所谓猜灯谜又名打灯谜,就是将谜语写在长条形的布帛或是彩纸上,然后悬挂于灯笼下方给别人猜。一来增加节日氛围;二来则是寄托心愿,毕竟古时在灯节发生的才子佳人的故事非常浪漫,令人向往。

观潮

因为受月球引力的影响,八月中旬前后,地月距离达到最小,因受月球引力的影响,在八月中旬前后,潮水受到引力牵引,最为盛大壮观,其中,最为有名的是钱塘江大潮。在八月中旬,也就是中秋节左右,钱塘江大潮达到最佳观赏期。

对于观潮的记载是具有很早的历史,其中宋朝文学大家苏东坡就在《八月十五日看潮五绝》中,记录了钱塘江大潮的盛大威势。其二载:

“万人鼓噪慑吴侬,犹似浮江老阿童。欲识潮头高几许?越山浑在浪花中。”

三、节日美食类习俗

赏桂花,饮桂花酿

传说桂花是由吴刚带到人间的仙种,为的是帮助善良的人,惩处奸诈狡猾之徒。有批语曰:

“月宫赐桂子,奖赏善人家。 福高桂树碧,寿高满树花。 采花酿桂酒,先送爹和妈。 吴刚助善者,降灾奸诈滑”。

仲秋时节,桂花盛放,满城桂花香。正直中秋时节,赏月上桂树,闻着空气中飘着的阵阵桂花香,饮一杯桂花酿,体会着阖家团圆的欢乐。这既是一种生活的乐趣,也是精神上美的享受。

吃月饼

月饼最早是用新粮做成的一种贡品,因为中秋祭祀的月亮是圆的,所以供奉的瓜果也讲究是圆形的,也就是“祭果必圆”。因为月饼是用来祭祀圆月,故而会做得相当精致,且选用最好的粮食制作,随着时代的发展,月饼也做得越来越精致,由最初偏重祭祀贡品兼人的食品发展成了作为人的食品的地位不亚于祭祀作用。

在民间有一种习俗,就是祭神仪式结束后分食祭品,所以月饼很自然地成为了人们中秋节的食品。月饼又称团圆饼,意为天上月圆,人间饼圆。中秋时节,抬头赏圆月,低头吃月饼,全家团圆,言笑晏晏,何不乐哉。

四、感恩祭祀类习俗

祭土地,庆丰收

八月仲秋,正直大秋丰收,朴素的农人认为这是土地的赏赐,祖先的庇佑,于是在丰收的季节举行盛大的活动祭祀土地,并用新粮制成的食品供奉神灵与祖先。既是感恩,也是祈福。

舞火龙(草龙)

舞火龙的习俗代表地在广州境内,是广州省级非遗。在传说中,龙具有行云布雨的能力,是一种能够消灾纳福的瑞兽。所谓火龙就是用稻草扎成龙身龙首的形状,再插上燃着的香,由村子里面的青壮年赤膊上阵,举着舞动,舞火龙为的是祈福纳祥,祈求来年风调雨顺,庄稼丰收。

五、结语

民俗模式一直在不断地循环往复,又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地产生新的节日意义,与文化内涵。民间习俗既是一种道德行为规范,她约束着人们的社会行为,同是也是整个中华民族联结为一个文化群体的纽带,是中华民族相互认同的重要文化元素。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