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造谣的法律责任主要根据行为人的具体行为及其严重程度来确定,可能涉及行政责任、刑事责任和民事责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五条规定,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九十一条之一第二款规定,编造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虚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此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条第一款第(四)项及相关司法解释,编造虚假信息,或明知是编造的虚假信息,在信息网络上散布,起哄闹事,造成公共秩序严重混乱的,以寻衅滋事罪定罪处罚,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二十四条规定,民事主体享有名誉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侮辱、诽谤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名誉权。名誉是对民事主体的品德、声望、才能、信用等的社会评价。
综上所述,网络造谣的处罚根据行为人的违法情节、行为方式及后果的严重程度,可能面临从拘留、罚款到有期徒刑等不同程度的处罚。具体处罚如下:
一般情况: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等,可能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严重情况:编造并传播虚假信息,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特别严重情况:利用信息网络诽谤他人,点击或转发次数达到一定数量,造成公共秩序严重混乱的,以寻衅滋事罪定罪处罚,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建议在面临网络造谣指控时,行为人应积极配合调查,如实陈述事实,以减轻可能的法律后果。
前几天,网上一则“杭州滨江区发生恶性刑事案”的文章引发网友们的关注,发布者是一位名叫“神秘风铃Y4”的网民,这篇文章内容详细,有头有尾,发布者还称“嫌疑人已被刑拘”,而且还配发了相关图片。发生在杭州的恶性事件,还有图片,这则消息迅速就被网友传播开来。4月10日,杭州市滨江区公安分局网络警察大队民警在
2025-04-19 19:52:00记者今天从市场监管总局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2024年市场监管部门进一步加强了直播电商领域产品质量抽检,组织开展新业态新模式食品安全专项抽检监测,同时建立与主要电商平台的CCC认证证书联网核查工作机制,2024年对网售CCC认证产品实施联网核查2.4亿次,拦截无证商品信息1315万次。另外,去年
2025-04-18 16:53:00【来源:广西台新闻910】近日,一段驾校教练车“上树”的视频被多个社交平台转发,引起关注。宜宾相关部门核查出的虚假信息截图。 4月12日,记者从四川宜宾长宁县相关部门获悉,此事系一家驾校为拍视频吸引流量,摆拍的!视频中车辆是被吊上树的,其宣称“学员将车开上树”等内容为不实信息,且车辆吊装过程中,多人
2025-04-13 20:10:00近日,汇川区人民法院公布一起非法狩猎案件,此案判决近日已生效。法院审理查明,2022年9月初,被告人李某某在某视频平台上发现有人发布关于弹簧套狩猎器的视频,李某某为了捕猎,便与卖家添加微信,取得联系后购买弹簧套狩猎器进行捕猎。2022年9月至2024年1月期间,李某某共计花费人民币14350元购买了
2025-04-11 15:00:002025年3月9日,一微信公众号“北海房视界”发表了一篇名为“契税全免+万元补贴!2025北海购房新政,省下的钱够买十年海鲜”的文章。该文章称“北海住建局每月更新“红榜楼盘”,这些盘不仅给补贴,还能再砍价。”“政策倒计时:海鲜自由要抓紧住建局内部消息:契税补贴今年10月底可能取消;1万补贴只剩300
2025-04-07 17:5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