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谛百科 手机版
首页 > 常识 >

普洱一日游景点介绍 :最美8大传统村落,寻觅茶马古道久远人文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12-18 08:24:17    



1 江城县整董镇城子三寨村

走进云南的边境小城——普洱市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整董镇整董村城子三寨,干净宽敞的水泥路直通家家户户,路两旁一栋栋傣族传统杆栏式民居错落有致,紫的绣球花、红的大丽花、绿的芭蕉树装点房前屋后……游走其中,令人流连忘返。



这里的傣族民族特色保存比较完整,傣族群众几乎全都居住在傣族特有的传统民居里,而最为集中的就是整董村的三个寨子(曼乱宰、曼贺井、曼贺),虽然是三个寨子,却户户相联,家家相对。

曼贺、曼贺井、曼乱宰傣族传统民居,均为“杆栏式”傣族传统建筑,当地简称为竹楼。单体建筑为一楼一底多屋顶,穿斗式木制构架,大屋顶、低垂檐、不开窗、强通风,屋面盖缅瓦。


2 景东县大街乡三营村

隐居于普洱茶产区之一的景东县大街镇所属的三营村,它位于景东县城东南边的者干河中上游,距离县城39公里。


古村历史悠久,旧时明朝朱元璋曾在此屯兵设营,定居后,设有内地汉族农民、商人陆续迁往屯区及其附近土地肥沃之处,带来了先进文化、先进生产技术、农作物的优良品种。如今古村内民居,仍保留传统的建筑风格,多属穿斗式三架梁悬山顶或硬山顶单檐或多檐一楼一底的土木结构建筑。


古村内较有名的文物古迹建筑有三营黉学、杨家祠堂、杨营牌坊、罗家祠堂、观音寺、老君殿等。其中文庙是景东文化的代表,曾是明朝嘉靖初年创办的黉学校址,三营黉学至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明朝万历十五年,孝廉杨仕汉在此发迹,万历十九年(1591年),杨仕汉、罗一甲双双中举,开者干中举之风,黉学又称庙学,也是地方文庙。


3 东县文井镇清凉村梁家组

信步村寨,树林掩映中,就是富有当地特色的传统民居,一座座井然有序、错落有致。在梁家组,民居多属穿斗式三架梁、五架梁、悬山顶或硬山顶单檐和多檐,一楼一底的前后院土木结构建筑,内有祠堂、梁家大院、吊脚楼、古戏楼等,全组85%以上民居仍保留原有的建筑风格。

村里著名的古建筑群梁家大院,约建于清光绪中期,占地面积6亩,现保留有四合五井天布局的院落8个,主要建筑22幢,建筑面积2300㎡,为大理剑川木匠所建。大院坐西向东,以石脚、土墙、木架穿挂。


梁家大院为景东现存面积较大,保留比较完整的古式民居建筑,已列入《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名单》,其建筑具有典型的景东古民居特征,又广泛吸收了大理白族地区“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民居建筑风格和江南民居的特点。




村中道路至今仍留有石板与青砖原貌,百年榕树屹立古村入口,村中心有百年古井,古榕树在村内零星散落,汩汩无量山泉水从古村流过,古树、古井、古村落、山泉、青石板路组成了一幅传统气息浓郁、历史内蕴厚重的画卷,是村落内活着的文化。


4 澜沧县酒井哈尼族乡勐根村老达保组

勐根村老达保组始建于清代,地处半山区,依山而建,一个风景秀美的拉祜族村寨。

村落格局完整,保存完好的建筑群错落有致,掩映于绿树、竹林之中;保留和传承较为完整的拉祜文化,彰显出浓郁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征。

走进老达保,就走进了音乐的海洋,这里很多村民都会弹奏吉他,游客与村民们手拉手唱着脍炙人口的《快乐拉祜》《实在舍不得》等村民自创歌曲。村子里上至老人下至小孩,个个"会说话就会唱歌、会走路就会跳舞、会喝水就会喝酒”,擅长芦笙舞、摆舞、无伴奏和声演唱,其中能弹奏吉他的多达80%。

拉祜族创世史诗《牡帕密帕》是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是拉祜族说唱音乐的代表作,是拉祜族的百科全书。整部长诗通过浓厚的神话色彩故事,反映了拉祜人民种种的幻想和智慧,即造天造地、造万物,繁衍人类及制造工具、生产发展、分配制度等,对认识拉祜族社会、历史、文化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5 墨江县联珠镇碧溪古镇村

在滇南山重水复的哀牢山腹地,藏着一个距今600余年历史的古镇——墨江县碧溪古镇,从明代永乐四年(公元1406年)筑城至今天,它一直默默地、静静地矗立在这里。

碧溪古镇原名碧朔,又名恭顺州,始于明代,为茶马古道上的一个重要驿站,客商云集,南来北往;是古代墨江县城所在地,也是普洱保存较为完整的古镇之一。



站在山坡上鸟瞰山坳中的古镇,可见错落有致、层层相依的青瓦白墙,一种庭院深深的厚重感。行走在碧溪古镇悠长的长巷间,感受渐渐褪去的古风,寻找历史旧貌遗物,思古之幽绪,轰然扑击心灵。穿过大院走进房屋,雕凤凿蝶、绘蝴画龙,让人不禁感慨:在这哀牢山深处,有如此建筑,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据介绍,明代永乐四年起,在这里设置元江军民府辖下的恭顺州来统管今墨江县全境和今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绿春县一部分地域,直至明嘉靖十二年(公元1533年)把恭顺州治移驻他郎寨(今墨江县城),州治历史有百年之久,成为中原文化和滇南边地文化碰撞、融合、演变、发展(特别是以儒文化为代表的中原文化和以山地稻作农耕为代表的哈尼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和融合)的一块福地。


如今古镇里生活的大部分人都是汉族,这些汉族自称是从“南京应天府柳树湾湾老埂脚”迁徙来的,说得有鼻有眼,就像是昨天才发生的事,不置可否。而古镇周围则几乎都是哈尼族中的碧约、豪尼、多塔、卡多等支系,亦有零星的彝族、拉祜族,构成了多民族和谐共生的山居画卷。


碧溪古镇内现存的20多栋四合院中,具有明清风格的建筑为多。层层门廊,深深庭院,古韵悠悠。“其中,光复英雄,护国将军”庾恩旸故居及墨江人民反蒋自卫军指挥部旧址(李秀山宅)坐落于此,是十分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和红色旅游景点。

碧溪古镇可以说是“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在碧溪古镇有一种贡茶叫“须立茶”。据《墨江县志》记载:墨江是著名的“普洱茶”出产地之一,而域内碧溪须立所产的“须立茶”是清代的贡品茶。


6 墨江县那哈乡牛红村委勐嘎村

墨江哈尼族自治县是全国唯一的哈尼族自治县,被誉为“哈尼之乡”,谈起墨江哈尼族文化和传统民居建筑,必然少不了墨江勐嘎土掌房。


勐嘎土掌房由整个寨子傍山斜铺而成,屋顶相连成片,结构统一、浑然一体,上下层土掌房之间通过独木梯相连,把单间的土掌房串联成一个寨子;布局合理,功能完备,有一种整体的美感,但是每一间土掌房又不尽相同,与“和而不同,违而不犯”的艺术规律相符,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价值。

土掌房是“品”字形的两层土木结构,上方的“口”是房屋主房,成三大间,上下两层,楼下的左右两间是年长者和大人的卧室,中间一间是堂屋,堂屋正中靠墙处设有供桌,墙上有祖宗神灵的神龛;下面的两个“口”是主房的左右两个厢房;主房和厢房连接处有一个方形天窗,用来采光和排烟。一间厢房是厨房,另一间用来堆放柴火杂物。



土掌房是哈尼族的传统民居,勐嘎土掌房是目前墨江乃至普洱市境内土掌房保存比较集中、完整的一个寨子。勐嘎土掌房历史建筑遗存较为完整,具有可观性,为研究哈尼族的传统民居建筑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7 宁洱县同心乡那柯里村


那柯里村位于普洱市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同心镇,是古普洱府茶马古道上的一个重要驿站,也是现存较为完好的驿站之一,具有深厚的普洱茶文化、茶马古道文化和马帮文化。


按照当地很久以前的传说,因为此地有荣发马店,驮运茶叶、盐巴的各路马帮往往需要在此歇脚打尖。当从西双版纳易武茶山来的运茶马帮或从宁洱县磨黑镇驮盐巴的马帮,一路颠簸劳顿,每次都要在此艰难地蹚着冷水过河,马儿不免流下伤心的眼泪,因而得名“马哭里”。靠马谋生、视马为手足的马锅头们为此数度上书官府希望架桥,官府最终体恤民情,为此修建了一座长20余米的“风雨桥”。从此,“马哭里”便更名为“那柯里”。“那柯里”取自傣语发音,“那”为田,“柯”为桥,“里”为好,组合在一起,便是肥沃的土地,小桥流水,理想的家园。

古时,那柯里是出普洱府南门关最为重要的一个驿站,南来北往的马帮在这里驻留休整,马帮铃声日日不断,人流交织如麻。这里曾串联起茶马古道沿途各村寨城镇数百年的兴衰荣辱,也见证着各族人民的聚合融通。如今那柯里又引起了人们的注意,是因为今天在追寻茶马古道踪迹时忽然发现许多古代驿站已被时间消磨得了无踪影,而那柯里的古驿道还相对保存得比较完好。

今天,人们能够看到的那柯里茶马古道遗址,由人工打制的条石和砾石铺就,全长约30公里。清朝时期,作为茶马古道上的一条重要路线,马帮若从那柯里出发,可经普洱府、景东、大理、丽江、迪庆进藏,或经思茅、西双版纳的景洪抵达著名的易武茶山并直至老挝,也可由此翻山越岭运送贡茶经昆明,入贵州、湖南、湖北、河南、河北,一路北上通达帝都北京。2005年 5 月宁洱县政府将其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3月国务院将其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如今,在这个宁静的古村落里,有着驿站广场、马鞍人行桥、马鞍风雨桥、马鞍吊桥、马掌铺、马跳崖、同心亭等17个人文景观,每一个景点的背后都有一个那柯里茶马驿站的故事。


8 思茅区龙潭乡龙潭村南本小组

思茅区龙潭彝族傣族乡龙潭村南本小组,是第一批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傣族特色村落之一。

美丽的山水之间,傣家风情的房屋错落有致依山而建,双龙泉水绕村而过,俨然一幅山水田园画卷映入眼帘。


村内完整保存着很多的傣文、傣语、织傣锦等傣族传统文化、技艺,村寨至今还保留着迎佛、祭龙和祭竜林等傣族传统习俗。

南本的傣锦在当地小有名气,它主要以红、黄、蓝、绿、紫色为主色调,所织图案有波纹、塔纹等形状加之具有色彩强烈、纹样清晰特点,又是传统手工艺品,远近闻名。

南本村落内傣族传统文化仍保存得较为完整,一年中除过“傣历年”大节外,还延续着泼水节、开门节、关门节、尝新米节、祭竜等传统节庆活动,日常的傣味饮食、傣锦纺织、服饰音乐及农耕文化等也保留着最传统、最生态的原始样貌。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