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今天从扬州市文化馆获悉,“广陵琴韵 薪火相传——2025非遗传承古琴大师班”开班仪式10日在扬州市文化馆举行。中国古琴艺术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中央音乐学院教授赵家珍携青年古琴演奏家陈子初亲临现场,与16名严格遴选的学员共同开启为期四天的古琴艺术传承之旅。
开班仪式
扬州市文化馆副馆长孙富泉介绍说,本次大师班是扬州首次针对古琴高端人才培养的专项活动,从全国数十名报名者中严选16人参与,旨在通过系统性教学,推动古琴技艺从“传承”迈向“创新”。“大师班”之名并非因学员已是大师,而是寄望在赵教授的引领下,未来能涌现出更多兼具传统底蕴与时代精神的琴人。扬州市文化馆馆长蔡茉莉则表示,本次大师班是扬州古琴传承史上首次高端人才培养项目,四天的集中学习将帮助每位学员实现技艺的有效提升。
上课全景
赵家珍教授详细介绍了课程安排,她表示,古琴之道,贵在“传心”,而传心的前提是扎实的根基。无论是音准、指法,还是对琴曲意境的理解,皆需日积月累的锤炼。赵教授以广陵琴派经典曲目为例,剖析了传统技法与艺术表达的内在关联,并勉励学员:“唯有敬畏传统、深耕基础,方能真正领悟古琴文化的精髓,进而探索创新之路。”
扬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公共服务非遗处处长苗芹指出,扬州近年来通过非遗传承人培养、琴筝产业园建设、国际文化交流等举措,持续扩大古琴艺术影响力。目前,全市古琴非遗传承人已达51名,琴筝企业占全国总量40%,未来将着力推动古琴艺术与文旅产业深度融合,让“广陵琴韵”成为扬州的文化名片。
据了解,作为广陵琴派的发源地,扬州近年来以“古琴+”模式推动非遗活态传承,先后举办“五知斋打谱会”“古琴新春音乐会”等品牌活动。此次大师班的举办,不仅是技艺的传递,更是一次文化基因的接续,为新时代古琴艺术的守正创新注入强劲动能。本次大师班课程为期四天,将在扬州市文化馆四楼古琴传习所展开,聚焦《秋鸿》《龙翔操》《幽兰》《春风》等广陵琴派经典名曲,以“精讲+实践”为核心,通过大师深度解析、个性化答疑辅导、沉浸式实操练习等多元化教学模式,系统提升学员的技法与艺术表现力。到课程尾声时,16位学员将登台呈现结业汇报演出,以琴为媒,演绎传统曲目的当代诠释,展现古琴艺术“守正创新”的传承活力。通讯员 张瑞滢 罗添豪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胡林
校对 陶善工
晶莹剔透的萝卜缨、“带着泥”的弯曲根须,一块玉石废料,在擅长“因石施艺”的玉雕工匠孙佳兴手里,化身一件青翠欲滴、惟妙惟肖的玉萝卜摆件(上图,受访者供图)。今年42岁的孙佳兴,出生于辽宁省鞍山市岫岩满族自治县,19岁开始学习玉雕技艺。平日里,孙佳兴一坐就是几个小时,抱着几十公斤重的原石处理表皮,即“扒
2025-04-17 21:59:00作为海派艺术名家陈逸飞迄今规模最大、涵盖内容最完整的回顾展,将于4月26日起亮相浦东美术馆的“时代逸飞:陈逸飞回顾展”未展先热,引人期待。昨天下午,《踱步》《开路先锋》《山地风》三件重磅巨幅展品由工作人员小心翼翼地剥离封箱胶带,露出真容,依次上墙、微调、加固,展览进入紧张的布展中。高近2米、宽4.4
2025-04-15 09:44:004月12日,“自然与符号的交融——唐岐山当代艺术展”在广东美术馆本馆开幕。本次展览展出当代艺术家唐岐山的数十幅作品,展览主题为“自然与符号的交融”,共分为“森林秘语”“荷塘印象”“符码觉醒”三个篇章。《森林记忆》系列N.26 综合材料 100×100cm 2024年在唐岐山的创作中,自然与符号二者交
2025-04-13 18:54:00游学不再是青少年的“专利”,沪上老年人也热衷游学,甚至将“学”字放在“游”之前,乐观地提出要“学到老、游到老”。昨天下午,上海举办国内首个国际银发康养学游项目“银发趣学游,圆梦看世界”成果展示,一批沪上老年大学的学员汇报他们“老有所学、老‘游’所乐”的快乐晚年生活。孙志强夫妇分享学游心得72岁的孙志
2025-04-12 11:56:00“纸寿千年,墨韵万变”。宣纸有着一千多年的悠久历史,具有耐老化、不变色、 少虫蛀、寿命长等特质。安徽省宣城市泾县是宣纸的发源地,被誉为“中国宣纸之乡”。宣纸制作技艺在2006年被列入我国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009年入选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近年来,当地立足文化资源
2025-04-11 21:3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