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谛百科 手机版
首页 > 实时讯息 >

蕉岭:产才耦合深一度 融湾入海加速度|免费梅州·助您梦圆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6 18:15:00    

3月19日,全市首个以“产才融合”为特色的综合性人才服务平台——“人才会客厅”在蕉岭云栖谷举行揭牌仪式;“引才聚力·创新提质”蕉岭县建筑业人才交流座谈会举行;“智汇田园·科创兴农”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人才行活动在田间地头开展;“聚才引智筑高地 健康服务惠民生”系列活动吸引众多群众参加……

日前,蕉岭县在云栖谷举行首个“人才会客厅”揭牌仪式。汪敬淼 摄

青年人才的未来就是广东的未来。今年的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对实施“百万英才汇南粤”行动计划作出部署,明确广东将以“粤聚英才、粤见未来”为主题,拿出具有竞争力的薪酬和岗位,吸纳100万高校毕业生来粤就业创业。

蕉岭正以人才引领为核心,推动人才工作与县域特色深度耦合,奋力打造苏区人才集聚新高地。徐志宝 摄

梅州蕉岭迅速响应,深入贯彻落实省委、市委人才工作部署,紧扣“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下称“百千万工程”)主线,立足“世界长寿乡”生态优势与“融湾入海”战略机遇,以人才引领为核心,推动人才工作与县域特色深度耦合,奋力打造苏区人才集聚新高地,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强动能。

深化“科技特派员+”模式

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

自今年入春以来,由华南农业大学汤日元教授带领的农村科技特派员团队(下称“团队”)出现在蕉岭县蓝坊镇的各个山头,他们通过田间调研、技术指导、成果转化等一系列举措,为蓝坊镇的三华李、柚子、毛竹等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出谋划策,全力推动当地农业高质量发展。

在高南村农资店,团队成员仔细查看了农药标签,全面调研农药品种的使用情况,与种植户分享高品质种植柚子的技术经验;在石中村毛竹种植基地,团队成员实地勘察毛竹残次林现状,认真研究毛竹种植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村民积极探讨残次林改造方案;在蓝坊村三华李种植基地,团队开展三华李杂枝修剪工作,并与农户共同研究如何通过合理施肥来提高三华李的坐果率……

蕉岭县深化“科技特派员+”模式,将人才“请”进来,引导城市人才下乡,为现代农业注入源头活水。受访者供图

“在科技帮扶下,三华李施用功能有机硒试剂后,果粉增厚、果皮变软、烟煤病减少、果肉色泽深红多汁、糖度提升、口感更鲜脆、裂果掉果减少,大幅增加了产量和产值。”华南农业大学新“硒”望实践队成员马意林说,团队在总结去年有机硒功能制剂试验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方案,并扩大了应用面积。

不仅有华南农业大学新“硒”望实践队为蓝坊镇三华李、毛竹产业提供技术指导,还有广东药科大学桃“指”灼灼突击队在蓝坊镇探索五指毛桃延伸产品开发研究新思路,广东医科大学岭云突击队共创蕉岭健康科技小院等,实现“技术攻关+成果转化”双向赋能……蕉岭县聚焦绿色低碳、文旅融合、现代农业等特色产业,将人才工作与产业发展紧密结合,深化“科技特派员+”模式,将人才“请进来”,引导城市人才下乡,为现代农业注入源头活水。

蕉岭县在长潭镇白马村万里碧道“人才林”开展公益植树活动。汪敬淼 摄

与此同时,蕉岭也大力培养本土人才,组织各种活动为本土人才提供交流和学习的机会。3月24日,蕉岭县结合“首届‘青梅有约·智慧梅州’人才周”活动安排,成功举办“智汇田园·科创兴农”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人才行活动。

农业科技特派员、农业企业技术骨干、新型职业农民和高层次人才等30名代表先后深入勤佳农业“粮—菜”轮作示范基地、南方长寿生物科技黑木耳产业园、广福镇桃花源观光农业专业合作社等现代农业示范点开展深度研学。通过实地观摩智能化大棚蔬菜种植、全自动菌包生产线及冷链仓储系统,现场学习“公司+基地+农户”联农带农模式和农文旅融合发展经验,切实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

活动中,科技特派员与企业技术骨干就智能灌溉系统和病虫害防治技术展开讨论,新型职业农民与高层次人才围绕电商营销渠道建设进行思维碰撞。“合作社以‘生态种植+休闲观光’为特色,打造了千亩桃园与农耕体验基地,年接待游客超10万人次。”桃花源观光农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钟明雄分享了“三产融合”运营经验。

今年,蕉岭县将进一步绘制“产业人才图谱”,精准匹配特色需求,紧扣绿色建材、富硒农业、康养旅游等产业链发展需求,联合华农、省科学院等,靶向引进新材料研发、生态康养、智慧农业等领域高层次人才团队,以人才链“含绿量”提升产业链“含金量”。

设立“湾区人才联络站”

激活县域企业引才效能

2月20日,蕉岭县携手番禺区在蕉岭(南沙)体育馆举行2024年“春暖梅州”暨“蕉岭—番禺”劳务对接现场招聘会。来自蕉岭本地的20家企业和广州番禺的15家重点企业到场纳才,提供了近1500个就业岗位,吸引1200多人进场求职(咨询),达成初步就业意向的有458人。

蕉岭县携手番禺区在蕉岭(南沙)体育馆举行2025年“春暖梅州”暨“蕉岭—番禺”劳务对接现场招聘会。丘林强 摄

招聘现场人潮涌动,求职者络绎不绝,部分招聘摊前排起长龙。广州立白(番禺)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之一。“这次公司主要招聘质检员、码垛工、包装操作工等5个工种,共招聘80至100人。”据该公司招聘专员谢红介绍,由于公司位于番禺,所以为求职者提供了住宿、伙食补贴、工会福利、技能培训、文娱活动等多项福利。

“受宠”的不只是来自番禺的各大知名企业,蕉岭本地企业也是此次招聘会的“大热门”。近几年预制菜风口趋热,梅州市真庄食品有限公司作为本地预制菜行业龙头之一,受到广大求职者热捧。“我之前在本地中学饭堂工作,现在过来面试真庄公司的普工、打包员等工作。”家住蕉城的丘小姐说。

在招聘会现场,记者还见到了从浙江回来求职的韩颖。“大学毕业后一直从事对外贸易工作,现在回到家乡想找一份比较稳定的工作,能够兼顾家庭和孩子的教育。近些年蕉岭本地企业发展势头也很强,薪酬也不错,比较倾向于本地就业。”韩颖说。

“首次和番禺区合作举行招聘会,主要是为了解决蕉岭群众就业问题,为蕉岭和番禺企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力资源要素支撑,助力‘百千万工程’,助推县域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蕉岭公共就业(人才)服务中心副主任丘明生表示,接下来将突出稳就业保就业工作主线,进一步深化蕉岭、番禺两地合作,高频次、多渠道组织开展好各类用工服务活动,为企业发展提供全方位、立体式、常态化用工服务。

为了招聘会的顺利举行,1月9日,广州番禺—梅州蕉岭融湾就业创业工作站在蕉城镇“广州小镇”市民服务中心揭牌成立,番禺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蕉岭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共同签订《广州番禺—梅州蕉岭融湾就业创业工作备忘录》。

据悉,在蕉岭县设立广州番禺—梅州蕉岭融湾就业创业工作站是为了充分发挥工作站的平台作用,为两地求职者提供更优质、便捷、高效的就业服务,提高就业质量和创业成功率,同时,为番禺区与蕉岭县建立长期稳定的就业服务合作关系,通过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推动番禺区与蕉岭县的就业创业工作发展。

“接下来,蕉岭县委人才办将联动县科工商务、农业农村等部门开展‘百企大走访’行动,依托蕉岭就业指导中心‘春风行动’平台,线上线下动态发布人才岗位目录。同时,加大投入建设梅州蕉岭(番禺)融湾发展中心,设立‘湾区人才联络站’,吸引大湾区科研团队以‘周末工程师’‘项目合伙人’形式参与本地企业技术攻关,推动富硒功能试剂、智能建材等成果在蕉岭试孵化。”蕉岭县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说,他们还将开展“新蕉岭人”培育计划,通过“本土人才+湾区导师”结对,定向培养电商直播、民宿运营等乡村振兴新业态带头人。

以“人才满意度”为标尺

厚植近悦远来人才沃土

“我的老家是江西赣州,2020年引进过来的,蕉岭的人才政策比较务实,能有效地落实,包括人才的生活补贴、购房补贴以及一些日常对口的服务都是有求必应。”蕉岭县自然资源局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研究中心干部、急需紧缺人才代表余富祥在3月19日举行的“汇聚英才·智创未来”寿乡人才沙龙活动中侃侃而谈。

沙龙活动中,蕉岭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谢伟传,县委常委、副县长王映萍认真听取了各行业人才代表的意见建议,并希望广大人才要保持争先创优的劲头,将个人成长与蕉岭发展紧密结合,努力提升技能本领,在各自的行业中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同时发挥“领头雁”作用,当好蕉岭宣传、招商大使,以良好作风、高超技能和乐观精神带动身边人,为蕉岭高质量发展汇聚强大的人才力量。

“汇聚英才·智创未来”寿乡人才沙龙活动现场。汪敬淼 摄

3月25日,“引才聚力・创新提质”蕉岭县建筑业人才交流座谈会在蕉岭县住建局召开,广东建工桂岭建设有限公司、广东鑫华建设工程有限公司等15家建筑企业专业技术人才代表参加会议。

会议介绍了人才补贴、人才落户、创业补贴等省、市、县相关人才政策,充分调动企业积极性,鼓励企业进一步加大人才引进力度,汇聚更多优秀建筑人才,让蕉岭成为“建筑师的天堂、工程师的战场”,为本地新型城镇化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与动力。

会上,各参会企业代表紧紧围绕“百千万工程”和“百万英才汇南粤”行动计划,结合建筑行业发展态势与企业自身实际状况,认真梳理人才引进过程中面临的问题,深入分析所在企业人才引进与培养的具体情况,并就后续需要政府部门协助解决的难题,进行了全面且深入的交流与探讨。

据悉,此次座谈会旨在助力建筑行业精准掌握人才需求数量和专业要求,激发人才创新创业活力。接下来,蕉岭县将深化落实“免费梅州”政策,加大“免费住宿”“免费创业”的财政投入,结合产业发展需求强化岗位归集,持续靠前宣介人才政策,跟踪落实校企项目对接,高效搭建就业供需平台,以高质量人才工作助推蕉岭高质量发展。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蕉岭县坚持以“人才满意度”为标尺,持续优化人才生态。据统计,2024年全年认定高层次人才35人,落实人才子女教育优待1例,解决高层次人才配偶就业问题1例,为16名引进人才提供廉租服务,新增创业人才69人,落实各类创业就业补贴292.5万元,兑现急需紧缺人才生活补贴、人才落户奖、基层人才学历提升学费补贴等各类人才优惠政策共350万元。

如何吸引人才、留住人才,蕉岭一直在积极探索并迈出勇敢步伐。在蕉岭县长潭镇麻坑村,有一个由老电厂宿舍改成的云栖谷1978数字经济创意产业园吸引了众多人才的目光。

“我们计划用3年时间改造建设,将其打造成一个‘产城人融合’的数字经济创意产业园。”云栖谷1978数字经济创意产业园总经理吴雪维介绍,“云”象征着数字经济,“栖”寓意着吸引并留住人才,而“1978”则是为了纪念原址老电厂宿舍的建设年份。

据介绍,该产业园将打造企业总部,通过数字营销、创新经济等方式,集聚一大批新农人和青年创业人才,定向引进有家乡情怀的企业家和科学家在园区落户。

吴雪维表示,后续将针对政策不断加强宣传力度,引进第三方机构细化园区管理,为孵化人才提供更优质土壤,帮助蕉岭引进更多人才、留住更多人才,助推县域经济发展。

人才会客厅一角。汪敬淼 摄

延伸

盘活闲置资源

打造数字经济创意产业园

走进位于蕉岭县长潭镇麻坑村的云栖谷1978数字经济创意产业园,不仅能欣赏绿树环抱、山风拂面的静谧自然美景,还能感受到数字经济与创意产业的活力。

让人想不到的是,这个集自然、文化、经济于一体的新型多业态综合性园区,一年前还是大部分建筑已年久失修、杂草丛生的老电厂宿舍。在改造过程中,园区坚持以旧修旧,保存原有建筑风貌和结构。

作为一个综合性园区,云栖谷1978数字经济创意产业园依托汉越帝米酒文化中心,结合全面的配套设施,旨在为更多青年人提供一个创意发展空间,促进形成共创共赢局面。此外,园区还计划引进更多第三方支持,并实施数字经济营销等园区赋能措施。预计该产业园年产值将超2000万元,并提供500个就业岗位。

延伸产业链,催生新生态,集聚年轻人。当前,云栖谷1978数字经济创意产业园正探索数字经济和文化创意融合的有效机制。“‘鱼珠智谷’是我们位于广州黄埔的产业项目,通过几年时间,将一个废弃的旧厂区改造成国家级孵化器,每年为当地创造超百亿元的产值。在此基础上,我们积极响应蕉岭县委、县政府倡导的‘回故乡、建家乡’号召,充分利用自身优势进行建链、延链、补链、强链,致力于打造具有创新创意的产业园区,孵化本地企业,促进构建更多新业态,推动数字经济发展。”吴雪维说,该项目还依托广州黄埔区的“鱼珠智谷”百亿级产业园区,利用国家孵化器的技术平台和双创服务等,为更多项目孵化、落地提供平台载体,实现“产城人融合”的聚“新”蝶变,助力蕉岭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力争成为梅州市产业创新示范园区和盘活低效资产的样板工程。

来源 南方日报 南方+

记者 陈萍

通讯员 丘林强 吴威融

【作者】 陈萍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