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的成都平原繁花似锦。绿色本底绘以菜花黄、李花粉、桃花红和梨花白,五彩斑斓。
梧高凤必至,花香蝶自来。在成都市新津区梨花溪风景区、天府农博园油菜新品种培育基地,每天数万名游客前来赏花。而在成都新津经济开发区,一大批民营企业聚集于此,已形成绿色食品、新能源、轨道交通3个百亿级产业集群。
近年来,新津区对民营企业坚持“有需必应,无事不扰”,助力民营企业放心发展,安心经营,有力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去年,该区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达到66.3%,民营经济增加值增速8.3%,分别位列成都市区(市)县第一、第二。
传承创新创造基因
新津,一个古渡口,五河一江交汇于此,商贾贸易,南来北往,甚为繁忙。
新津有鼓励、支持发展民营经济的历史基因。在新津经开区,有一个面积只有百十来平方米的“迷你”博物馆——新津民营经济博物馆。馆虽小,但一张张图片、一件件实物却清晰记录着当地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历程——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县里即大胆为300名“万元户”披红戴花,每户奖励一辆自行车,召开全县个体户代表大会,各类专业户如雨后春笋……作为首批“吃螃蟹”者,刘永好4兄弟正是那时带头走出机关养鹌鹑,之后成立“希望集团”。就在同一时期,另一家民营企业新筑路桥诞生。
40多年后的今天,新津三大主导产业就有两个发端于当时,一个是希望集团带动起来的食品产业,另一个是新筑路桥带动起来的路桥产业逐步转型而来的轨道交通产业。
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环境不断吸引新的企业诞生、落户。四川沈师傅食品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之一。记者在现场看见,这家全国最大的鸡蛋干生产企业2万多平方米的车间里,生产线正满负荷运行。项目二期建成投运后,加上配套企业,每年可实现产值约20亿元。“公司从外地搬到新津,去年才建成投产。建一个新厂,资金保障很重要,新津给予了关键的支持。”公司财务总监袁平贵告诉记者,去年相关方面协调支持贷款1亿多元,确保了企业及时投产运行。
如今,在新津已汇聚高新技术企业144家,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62家。
构建三级服务体系
去年1月18日,对新津许多企业家来说是一个特别的日子,当天,新津区召开首场“政商恳谈会”,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面对面倾听企业意见和建议,零距离收集企业发展诉求,并提出要“实打实”解决民营企业发展过程中的烦恼,对企业提出的问题做到“当天交办,事不过夜,一周回复”,实行相关部门归口交办、区委督查部门重点督办、纪委监委回访问效,形成“反馈、解决、跟踪、督办、问效”工作闭环,做到“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办理有结果。”
据新津区发改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区每个月召开一次这样的恳谈会,到今年3月,已召开15场恳谈会,从政府定主题,到企业提需求,涵盖供需对接、金融支持、科技创新、抱团出海等方面,组织专班“进企业、解难题、优环境、促发展”,全区收集企业诉求1000多项,办理回复率达到100%。
此外,新津还不定期举办“津商茶叙”“周三企业服务日”,与“政商恳谈会”一起,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服务体系,从企业关心的重大问题到具体困难、具体事项,从长期发展设想到眼前急难愁盼,随时都可以找政府。
在一次恳谈会上,一家企业提出,政府监管部门严格检查是对的,但多头检查、频繁检查让企业难以招架。企业有烦恼,政府怎么办?一方面要强化执法监督,另一方面要整治“扎堆”检查。“我们的办法是优化企业服务,坚持‘智慧化’‘集成化’‘一站式’理念,进行企业监管、事项办理等流程再造。”新津区市场监管局副局长沈尚海介绍,区里实行由行业主管部门牵头、相关部门配合,“统一进场、统一检查、统一反馈”跨部门综合监管,实现了“进一次门,查所有事”,与综合监管前相比较,检查量总体下降了75%,大大降低了对企业检查的频次,减少了对经营主体正常生产的干扰。
四川麦王食品有限公司分管生产的负责人甘小平对去年市场监管、生态环境、应急、消防等多个部门联合对公司“综合查一次”印象深刻,他说,食品行业是重点监管对象,过去,这些部门都是分开来查,一轮下来企业要接待5次,现在这种方式让企业迎检压力大大减轻了。
为解决惠企政策“不易找、申报繁、兑付慢”等问题,让企业更好更快地享受政策红利,新津开发出“政策找企业”智慧应用场景,推出“免申即享”“易申快享”兑现方式,做到政策与企业智能匹配、无感审批、精准触达。通过对政策企业的精准画像,系统智能匹配政策至企业,精准度平均达90%以上。重构资金申兑流程,探索资金预拨制,“免申即享”的政策实现“零申报、无感支付”,“易申快享”的政策,企业只需在线上提交部分资料,实现“零跑路、快捷到账”。
不断改善营商环境
在新津发展多年的中德型材公司主要从事门窗型材生产,是一家传统的建材企业。近年来,随着房地产市场调整,该企业发展经营遇到了瓶颈。
新津区经信局、经开区管委会一直关注这家传统民营企业的转型,依托本地特色产业生态,大力支持企业研发生产新能源电池托盘以及路桥和高铁领域产品,其中异型型材—防水橡胶带梁端防水装置产品已通过中铁检验认证中心审核,并取得铁路产品认证(CRCC)证书。去年9月,新津区经信局开展“带着企业走企业”,促成公司与本地5家高铁及路桥构件企业达成合作协议,带领公司产品顺利中标贵州美锦铁路专用线工程、温州市域铁路S3线附属配套工程(瑞安段)永宁大桥项目等铁路项目。中德型材公司从此由单一的门窗行业成功闯入高铁及路桥领域。
在新津,优化营商环境的理念不断优化完善,即一方面努力在减少办证时间、减少审批流程这些传统的操作环节进一步突破,另一方面着力加快从常规的企业服务转向专业化定制式服务,为企业配备“一对一”服务专员,常态收集和协调解决企业技术、人才、资金、能源、土地等诉求需求,做到“一跟到底、一包到底”。如初创期小型企业最需要资金和订单,成长期企业更需要科技转化支持,而龙头企业对产业链配套有更高要求,新津针对企业、行业、产业不同发展阶段的不同需求,提供精准服务,提高营商环境竞争力。
近年来,新津的探索得到企业积极回应。“校企双进·找矿挖宝”就是成功的探索之一。政府出面搭建平台,围绕绿色食品、新能源、轨道交通三大主导产业,用好中国农业大学、四川大学、西南交大资源与区内相关企业联合到一起,打通技术需求端和科研成果供给端,形成密切的利益链接机制,推动科研创新和成果转化。
目前,新津坚持“用户思维”,在进一步升级服务理念上持续发力,积极实施“拿地即开工、竣工即投用”改革,创新“双元制”职业技能培训模式,推广“白、灰、黑”信用监管模式,着力破解企业要素保障、科技创新、人才支撑等“成长的烦恼”,让企业安心、舒心发展。
盯准一个行业,持之以恒招引培育,做大产业生态,绿色食品产业就是代表。以希望集团、中粮集团为龙头,在这条产业链上先后聚集了银鹭、华润怡宝、沈师傅、菊乐、周黑鸭等一大批企业扎堆,形成高品质粮油、动物营养食品、高端肉制品、健康饮料、休闲食品等板块构成的产业链,2024年这条产业链实现产值172亿元。(经济日报记者 钟华林)
本文为葛培健先生在2025西部产业科技大会发表的演讲。葛培健(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开发股份有限公司原总经理、观点产业研究院顾问):大家下午好,今天我的发言主题是“科技变革与治理创新下产业园区发展逻辑重塑”。一、科技变革与治理创新下产业园区发展逻辑重塑第一,从ChatGPT到DeepSeek的迭代轨迹,
2025-04-15 18:06:00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了首批中国消费名品名单,全国共评选93个企业品牌、43个区域品牌、42个成长企业。河北共有4个企业品牌、3个区域品牌、1个成长企业入选,品牌总数居全国第六。首批中国消费名品中,“衡水老白干”凭借深厚的历史底蕴,成功入选“历史经典”企业品牌;“君乐宝”“惠达卫浴”“石药”等品牌
2025-04-15 08:48:00“线下招聘会不仅能直观洞察企业用工需求,深度了解企业风貌,还能让求职者广泛对接企业,大幅拓宽就业空间!”3月29日上午,漳州高新区2025年“春风行动”暨就业轻骑兵专场招聘会在漳州市科技馆广场火热启幕。现场邀请了漳州高新区内31家大中型企业参与,提供涵盖花卉业、食品业、制造业、服务业等领域的近100
2025-04-14 17:36:00作 者丨谭海燕编 辑丨于长洹三年前,山西文水的李诗宣绕开批发商与屠宰场合作,将鸡腿放在网上销售。没想到,产品刚上线就引发了用户的质疑。“不少人留言问,超市里的琵琶腿九块钱一斤,你这里的卖七块钱还包邮,产品有没有问题?”李诗宣回忆道,这也让他下定决心打响文水肉制品的知名度。保贤村因为肉牛养殖成为有名的
2025-04-14 16:46:00来源:人民日报图为大连海特泵业有限公司工人正在进行泵盖装配。赵俊博摄数据来源:国家税务总局前不久,大连海特泵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特泵业”)的新厂房成功揭牌,20余亩的厂区,交通和配套设施十分方便。一想到明年就能如期入驻,海特泵业负责人胥文杰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去年初我们就开始谋划这件事了,最初
2025-04-14 16:4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