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谛百科 手机版
首页 > 实时讯息 >

葛培健:科技变革与治理创新下,产业园区发展逻辑重塑 | 2025西部产业科技大会演讲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5 18:06:00    

本文为葛培健先生在2025西部产业科技大会发表的演讲。

葛培健(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开发股份有限公司原总经理、观点产业研究院顾问):大家下午好,今天我的发言主题是“科技变革与治理创新下产业园区发展逻辑重塑”。

一、科技变革与治理创新下产业园区发展逻辑重塑

第一,从ChatGPT到DeepSeek的迭代轨迹,印证了“善变者通”的商业法则。人工智能发展图谱已清晰勾勒出“通用能力奠基-专业架构突破-垂直场景深耕”的演进路径:ChatGPT以大众化交互开启智能时代序幕,DeepSeek则通过专业化架构在医疗诊断、金融分析等领域开疆拓土。值得关注的是,DeepSeek通过算法革命将预训练成本压缩至传统模型的1%,这种技术突围正在重塑行业格局--打破OpenAI等头部企业对硬件算力的垄断,为产业竞争开辟新赛道。这种技术跃迁启示我们:唯有建立敏捷响应机制,方能在产业园区发展的马拉松中保持领跑姿态。

第二,全球竞争格局正在经历结构性重构,四大新单元构成科技角力主战场。当人工智能成为大国博弈的微观镜像,企业巨头、超级城市群、创新生态与资本矩阵已演变为核心竞争维度。统计数据显示,世界500强企业贡献全球35%的GDP,30个核心城市群承载超10%的经济总量与上亿就业岗位。这种“城市群+大金融”的竞争范式,正推动产业园区向区域创新枢纽转型:以上海张江为轴心的长三角创新三角,通过AI+生物医药的产业共振构建创新生态;深圳前海则借力“监管沙盒”机制,为科技企业打造制度创新试验场。

第三,在技术革命与制度创新的双轮驱动下,产业园区正经历生态级进化。这种“技术赋能×制度适配”的乘数效应,正在催化园区向开放创新共同体蜕变。以DeepSeek为代表的垂直大模型突破,正在从三个维度重构园区发展逻辑:技术维度,MoE架构将算力需求降低80%,使智能管理系统在中型园区实现普惠化部署;产业维度,医疗诊断、智能制造等场景化能力催生专业化“AI+产业”集群;空间维度,数字孪生技术构建虚实共生的“云-边-端”运营体系,实现园区资源的三维可视化调度。

第四,突破个人经验主义束缚,“四维科技融合”正在重塑园区发展范式。治理科技化--构建AI预判系统,实现企业需求预测与招商流程自动化;运营数字化--运用大数据构建资源配置模型,将管理效率提升40%以上;服务精准化--依托产业图谱实现赛道布局的定量分析,降低产业选择盲目性;政策智能化--开发政策智脑平台,通过智能匹配将政策触达效率提升300%。这种系统性科技赋能,正在将产业园区进化为具有自进化能力的创新有机体。

二、科技变革与治理新政带来的新变量

(一)政策驱动变量

一方面,我国经历从发展型改革为主到发展型改革与治理型改革并重的新阶段决定了产业园区发展的政策基调。发展型改革与治理型改革并重的阶段强调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要求地方政府改变过去长期依赖的税收优惠政策的招商引资。自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统一税制、公平税负”的原则后,再到近两年的《公平竞争审查条例》《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指引》发布,政策明确禁止未经批准给予特定经营者税收优惠。

另一方面,招商、运营带来迎来双重变量。在招商方面,从税收洼地转向改革高地、从以税招商转向基金招商、从招商引资转向招商引智、从单纯招商转向招商服务体系构建;在运营方面,从地产思维转向产业化思维、从物业服务转向专业化赋能、从传统运维转向数字化运营、从负债投资转向证券化闭合、从CO2重点区转向零碳园区。

同时,政策利好助推产业园区资产盘活。国家在支持REITS发展方面的力度持续加大:财政部减免REITs底层资产转让税收,广州、上海对发行企业最高补贴500万元;审核流程缩短至4-6个月;资产类型扩容,2024年新增文旅、水利、养老设施,2025年探索数据中心、新能源领域。

最后全国产业发展规划迎来新政策调整。国家在量子技术、生命科学等前沿领域的布局正推动产业园区转向高附加值赛道。《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未来产业方向,涵盖商业航天与低空经济、生物制造与量子科技、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以及消费升级、传统产业升级、新能源与碳中和等重点领域,为产业园区发展指明路径。

(二)技术驱动变量

第一,以AI、大数据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正在深刻地重构产业园区的运营模式,许多园区都在积极推进数字化转型和智慧园区建设。例如,广西六点半豆奶公司通过生产线自动化改造,节省了50%的人力成本;武汉经开区大力发展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并给予东风公司科技跃迁行动大力支持。

第二,产业链协同创新的技术需求下,科技变革正在加速产业链上下游的融合。产业园区应利用技术手段促进产业链创新。例如,常州高新区引入宁德时代、比亚迪等企业,培育中小企业,形成产业生态。他们绘制产业图谱,集聚新能源整车和核心零部件上下游企业。科研机构需与企业深度合作,推动技术转化。西安高新区通过“产学研用”模式,加速半导体、新能源领域突破。

(三)运营模式变量

在新的发展趋势下,产业园区的运营模式也需要从传统的“房东”模式向“产业服务商”的角色转变。这意味着园区运营者需要提供更加专业化、精细化的服务,以满足入园企业的多元化需求。例如,传化科技城就致力于集中有限的资源锻造科技城在生命科学主题园区的核心竞争力,实现了“股东+房东+运营”的发展模式,形成了“租金收入+投资收益+运营收益”的多元化收入结构,支撑科技城的长期可持续发展。金地威新则在积极探索新能源管理服务,例如分布式+智能电网的模式。临港浦江科技广场则基于BLM(商业领先模型)构建智慧园区运维体系。

(四)创新生态变量

在全球化竞争中,区域化协作越发关键。如长三角、粤港澳通过差异化分工,如集成电路产业链的分环节布局,实现协同发展。搭建专业产业服务平台,提供全产业链创新服务,是提升区域竞争力的关键。例如,苏州工业园的生物医药公共服务平台和张江高科的芯片测试服务平台。FlagshipPioneering的“先孵后投”模式是创新生态构建的借鉴案例。他们通过体系化创业过程,实现规模化孵化,专注于“无人占领”的创新领域,进行深度科技投资,连接科研、产业和创投界。他们的经验显示,鼓励创投企业开展“先孵后投”探索,提升创新创业平台的综合赋能能力,主动布局前瞻性技术商业化,以及连接产学资,对于构建活力创新生态至关重要。

三、产业园区主体逻辑重塑的新定位

(一)治理层重构:推动“AI+产业”政策试点,管委会从政策制定者转变为产业生态架构师

第一,政策试点创新。管委会可引入AI技术构建“数字孪生大脑”优化园区治理,利用DeepSeek分析产业数据、预测需求并自动化招商流程。深圳基于政务云为全市提供DeepSeek应用服务,广州、呼和浩特、赣州、南京、苏州等城市也陆续上线DeepSeek大模型对接政务服务。

第二,管委会可以聚焦“AI+重点产业”的场景推动创新生态构建。例如针对智能制造、生物医药等领域,通过政策先行区模式降低试错成本。国家卫健委开放医学教学科研场景试点推动AI+医疗新药研发;国务院国资委推动央企AI协同创新平台建设,如中国南方电网开发“调度操作票智能生成及校核系统”提升效率;《政府工作报告》鼓励设备材料企业并购重组促进AI+半导体产业协同,如有研硅收购高频科技股权;深圳支持具身智能机器人核心部件研发,东风汽车构建“擎天-AI智算管理调度平台”加速智能驾驶算法迭代。

第三,生态协同机制方面,需推动园区企业构建“AI+行业”垂直生态闭环。如昆明晋宁区采取“一企一策、一项目一专班”模式组建AI对接专班,促进算力商、算法方与实体企业协作。可建政企联合实验室,如北京政务系统联合DeepSeek搭建AI治理平台实时监测产业。上海张江建成首个异构人形机器人训练场,汇聚百余台机器人,形成最大规模具身智能数据集,降低数据采集成本与应用门槛。

(二)运营层升级:提供算力与场景对接服务,运营商从空间提供商转为产业路由器

在开源工具平台建设方面,运营商可以搭建低代码AI开发环境,集成Manus等Agent执行框架,还可以构建垂直行业工具链,例如京信通信针对5G网络细分场景推出绿色天线解决方案,运营商可以联合AI企业开发制造业质检、物流调度等场景化工具包。

在算力与场景融合服务方面,运营商可以提供弹性算力资源池,在大规模设备更新政策中关注“算力基础设施投资”方向,建设园区专属智算中心,按需分配GPU资源。还可以开展场景化供需匹配。例如,上饶市国发集团就联合市数据局引入并本地化部署DeepSeek智能平台,采用本地政务云资源,确保数据安全合规,并以解决传统政务大模型算力消耗高、响应不稳定和专业性不足的问题。

(三)创新层激活:垂直场景深度挖掘、协作创新需求增强与人才结构转型加速,企业从单点突破转向生态共治

企业应深挖垂直场景,聚焦高价值细分赛道。例如,医药企业可用AI加速药物研发,制造业开发工业质检Agent,金融业构建投资分析Agent。例如,中科院上海药物所等团队开发新算法,用AI寻找抗肿瘤药新靶点,华大基因将专家思考转化为AI语言,使新模型高效筛选致罕见病基因变异。

协作创新的需求也日益增强。企业需要与园区内的其他主体共建“AI+场景”解决方案,构建领域专属的数据集。例如,创新药企业有“数据标准化与共享”的需求,可以通过园区的数据交易平台获取行业数据,训练垂类模型。外高桥就发布了数据资产服务包,协助生物医药企业挖掘有价值的数据资源。

同时,企业的人才结构也面临转型加速。传统岗位可能被AI替代,企业需要培养“人机协同”型的团队。例如,Manus等AI工具可以独立完成简历筛选,大大节省人力成本,提高效率。

四、产业园区转型发展演绎的新模式

(一)数据驱动的智慧管理--智慧服务与用户体验升级、全域数据整合与智能决策

数据驱动是智慧园区基础,通过物联网、5G等技术采集设备、环境、人员等数据,构建统一数据平台,打破信息孤岛。例如,宁波腾讯云产业基地运用数字化平台整合数据优化决策,实现精准招商。AI和大数据分析可预测设备故障、能耗,动态调整运营策略,如智能交通调度与安防预警。金地威新推出智慧园区小程序,集成物业报修、活动报名、企业服务等功能,实现服务数字化。

全域数据整合与智能决策是核心,通过设备、环境、企业数据整合,利用AI实现园区态势感知与决策优化。东湖高新与张江瑞谷运用企业外迁预警模型等大数据模型提升服务,索元数据打造产业大脑系统推动产业赋能升级。

(二)产业链协同的创新生态--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转化、跨领域数据共享与生态构建

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转化是创新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产业大脑平台整合上下游企业数据,可以促进研发、生产、物流等环节的协同。引入龙头企业,带动中小型配套企业形成“大象+蚂蚁”的生态,是实现产业链协同的重要手段。产业链招商可以实现信息资源、人力资源、市场资源和产业服务体系的共享,提高招商引资的成功率。

上海徐汇“模速空间”打造全球最大AI孵化器,通过算力补贴等举措构建AI生态闭环。张江科学城形成完善生物医药生态圈。威海高新区、四川资阳、杭州经开区、嘉善互联网通信小镇等地通过产业链整合和服务平台建设,吸引龙头企业形成千亿级产业集群。

(三)绿色可持续的发展模式--循环经济与低碳转型、智能化能源与环境管理

循环经济与低碳转型是核心目标。可通过建设废弃物资源化平台实现产业废料循环利用,如化工园区固废处理链。运用碳足迹追踪系统引导企业制定减排路径,结合碳交易机制实现双赢。宁波石化经济技术开发区通过源头减量、循环经济体系、产业协同创新和数字化监管,打造“无废园区”。

智能化能源与环境管理是重要支撑。利用传感器监测能耗,AI算法优化能源分配,绿色建筑与光伏技术降低碳排放。金地威新建立低碳推进机制,执行绿建标准并推广光伏项目。构建环境动态监控预警系统保障生态健康。张江智荟通过“数智平台”实现能源运营与环境管理的一网统管。

总之,产业园区的成功并非朝夕之功,需要坚韧、坚忍、坚守,以敬畏之心待之。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与数据由观点根据公开信息整理,不构成投资建议,使用前请核实。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