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谛百科 手机版
首页 > 实时讯息 >

宁波舟山港:何以成为世界第一?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9 09:06:00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图为宁波舟山港穿山港区。新华社记者 江 汉摄

交通运输部近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港口货物吞吐量176亿吨,集装箱吞吐量达3.3亿标箱,继续稳居世界第一;同期,在全球货物和集装箱吞吐量排名前十的港口中,我国分别占八席和六席。

其中,宁波舟山港2024年完成货物吞吐量约13.8亿吨,完成集装箱吞吐量3930万标箱。港口年货物吞吐量连续16年蝉联世界第一,年集装箱吞吐量稳居世界第三……这些闪耀头衔,都是宁波舟山港“硬核”实力的有力证明。

港通天下

“书藏古今,港通天下。”作为浙江省宁波市城市形象主题口号的重要支撑,宁波舟山港何以通天下?

身处“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黄金交汇点,面朝繁忙的太平洋主航道,背靠中国大陆最具活力的长三角经济圈,宁波舟山港地理位置优越。

当船舶驶入航道,风浪就被舟山群岛遮蔽,这些天然的避风屏障护航船舶平稳运行和停靠,航道内是一片风平浪静、海阔天空的景象。在宁波舟山港,海水常年不淤不冻,港区全年可作业天数达350天以上。

2023年7月5日,随着船舶鸣笛声响起,一艘40万吨矿船在8艘拖轮的拖带下安全停靠码头,宁波舟山港“集齐”全球68艘40万吨矿船的到港纪录,实现全球最大矿船接靠的“大满贯”。

依托约22.5米的航道平均水深、总长4750公里的绵长岸线,宁波舟山港拥有万吨级以上大型深水泊位超200座,5万吨级以上大型、特大型深水泊位超120座,可以接卸全球最大的集装箱船、矿船和油轮。

如果把宁波舟山港的水抽空,会发现码头外沿地势陡峭,形成天然“斜坡”,只需极短引桥即可满足船舶靠泊条件,节省了建设成本,又提升了装卸效率。

面对散杂货运输特性,舟山片区码头提供“一岛一功能”式专属服务,有效支撑各类商品分岛堆存与中转。

资源整合

分则各自为王,合则天下无双。这是宁波港与舟山港的写照,也是宁波舟山港的由来。

21世纪初,宁波市、舟山市的港口规模和货物吞吐量直线上升,隔海相望的岸线上拔地而起了不少码头,两地港口分别以宁波港、舟山港的称呼而闻名。

处在同一区位,使用同一航道,两港的命运紧密相连。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有效整合两地港航资源,推动两地港口一体化发展,对于打造世界一流强港意义重大。

2015年8月28日,浙江省海港投资运营集团有限公司揭牌成立,统筹运营全省国有资产港口,推动实现全省港口一体化。

同年9月29日,宁波舟山港集团有限公司成立,此后宁波—舟山港也正式更名为宁波舟山港,两大港域开启同频共振、各司其职的全新发展篇章,资源整合与优势互补效应逐步显现。

其他省份也开始借鉴宁波舟山港一体化经验,“浙江样板”的名声愈发响亮。

开放优势

作为“海上瓷器(丝绸)之路”的起点,宁波港曾是中国最古老和繁忙的港口之一。南宋时期,朝廷曾下诏令“凡中国之贾,高丽与日本诸蕃之至中国者,惟庆元(宁波旧名)得受而遣焉”,规定宁波为全江南唯一的连通国内与国际商贸运输的枢纽。

如果说港口是宁波最大的资源,那么,开放应当是宁波最大的优势!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宁波舟山港以开放的心态,积极拥抱每一位伙伴。

航运贸易网络越织越密。超300条集装箱航线,连接着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00多个港口,勾画出了一张“港通天下、链接全球”的海上航运贸易网。

陆域物流辐射越来越广。100多条集装箱海铁联运线路,将业务拓展至16个省份、67个地级市,业务发展已步入规模持续提升、质量不断优化、服务深入创新的新阶段。2024年,宁波舟山港完成海铁联运业务超180万标箱,总量居全国港口第二。

港口营商环境提升显著。以关务、港务、船务、信息、管理“五位一体化”为突破口,实现“两关如一关、两港如一港、陆港如海港”的崭新格局,全方位、深层次提升港口货物进出口便利化水平。

由宁波舟山港承办的海丝港口合作论坛,已逐渐成为浙江省对外开放和世界一流强港建设成果的集中展示平台,汇聚了港航业内各方翘楚,开通了国际友好港口“专属群聊室”。

单打独斗不如众人拾柴,宁波舟山港不断加深与国内外大型企业、高校的合作,推动人文交流与项目合作走深走实,工程建设、绿色低碳、智慧数字、金融服务等航运“软实力”显著增强。

智能发展

智慧化浪潮下,当传统遇上智能,势必要开拓出一条不同于新建自动化码头的路子,宁波舟山港正在这样一条赛道上破浪前行。

将高效技术融汇于传统,将创新具化于全流程,宁波舟山港摸索出“四个一”创新模式,为大多数传统集装箱码头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样板。

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n-TOS+iECS”码头“双芯”智慧大脑,是“一脑统领”的关键所在,能够稳定高效精准地管控集装箱装卸船和集疏运作业的每一个环节,最大化港口资源效能。

梅山港区,随处可见的信号基站,是“一网覆盖”的重要支撑。宁波舟山港以5G+北斗高精定位+车路协同等全面感知,让误差缩小至毫厘,编织一张作业要素全连接的港口物联网。

聚力探索传统码头布局条件下的两端远控、车辆混线的“一链作业”,梅山港区以无人车云控平台实现了不同类型平面运输设备的集中管理、统一标准与高效调度,成为名副其实的全球唯一单体超千万混线作业自动化集装箱码头。

作为国内率先探索有人集卡和无人集卡在同一条道路上,不做任何物理隔离、不限行示范区的港区,梅山港区首创自动驾驶港区通行规定,打造“一区示范”,为智慧码头混行作业提供有规可依的码头运营环境。

匠心文化

全国劳动模范、大国工匠、宁波舟山港桥吊司机竺士杰表示,“我要发挥好劳模作用,带出更多的劳模。”怎么培养劳模?如何推动产业工人职业生涯横纵双向发展?

宁波舟山港精心构建了一套完备且独具特色的产业工人队伍人才培养体系,即“劳动竞赛+技能竞赛+工匠学校+创客联盟”模式。

每年3月29日的“强港日暨劳动竞赛启动日”,如同盛大的赛事开幕式,拉开全年近100项各级各类劳动竞赛的序幕。

技能竞赛各有侧重,涵盖港口生产各大工种,为不同层次的员工提供了展示舞台,每年有数百名职工借此实现技能等级晋升。

作为培育行业精英的摇篮,宁波舟山港开办特色工匠学校,打造各类培训项目超200期,不仅传授精湛技艺,也将匠心文化深深扎根于每位学员心中。

在“浙港ZM创客联盟”与“港口工匠创新联盟”,宁波舟山港众多工匠带领他们的创新工作室强强联合,聚焦自动化码头建设等关键领域,全力攻克技术难题,每年超百项创新成果加速落地,为港口的智慧化转型提供了有力支撑。

乘着“天时、地利、人和”,秉持“开放、包容、合作”,实现“互信、互惠、共赢”,不断以量变引起质变,宁波舟山港昂扬奋进在“世界一流强港、世界一流企业”的建设之路上,正向着更加光明的未来砥砺前行。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