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祝林灿 通讯员 刘友琼
春日,漫步在白马湖美丽宜居村庄片区,1.6公里的“忠诚之路”空中游步道,串联起千亩良田与红色记忆,不远处的影珠山峰峦叠嶂,白马湖营地的露营帐篷里传来游客热闹的笑声……片区位于长沙县福临镇,这个曾经的养猪大镇,如今以“红绿交融”为底色,通过盘活闲置资源,将红色文化与农文旅创新实践深度融合。
以红色吸引人 用绿色留住人
近日,2025年福临镇踏春赏花季活动开启,吸引众多游客在“忠诚之路”旅游步道踏春赏花、打卡拍照。而这条以陈树湘烈士“绝对忠诚”精神命名的步道,串联起四季流转的田园风光:春赏油菜花海、夏观青苗碧浪、秋览金色稻浪、冬品银装素裹。步道沿线的“思源堂”“联心馆”“吾爱居”等6个驿站中,均镌刻着此地发展的印记,成为红色教育与生态展示的“双面课堂”。
3公里外,是影珠山国家4A级旅游景区,85%的森林覆盖率让这里成为“天然氧吧”,“九马奔槽”“天池”等自然奇观与抗战遗址群、“守一斋”等人文景观交织成独特风景线。山脚下,是“东部五福临门产业支撑区”,5个村落通过民宿集群、农事体验和特色美食形成完整产业链:游客可采摘水果、烤制香猪、品尝非遗火焙鱼,或躺进山居民宿“摘星辰、观云海”。“我们以红色吸引人、用绿色留住人,让游客从‘打卡游’变为‘深度游’。” 福临镇党委书记李明惠说。
为了让“流量”真正转化为“留量”,陈树湘故里旅游区还推出骑行、观光车等多形态游览方式,配套建设生态停车场、研学基地等设施。
共建共享 闲置焕新
在白马湖畔的“白马学院”,一堂别开生面的农耕课正在开展。学生们用古法磨制豆腐、制作生态瓶,老党员张建立在一旁讲述着猪舍变学堂的故事:“曾经,这里家家户户都从事生猪养殖,鼎盛时期生猪的年出栏量约占长沙县的六分之一,同时也造成了极大的环境问题,现在通过改造,成了孩子们的研学乐园。”
据悉,白马湖生态研学营地由白马驿、自由吧、白马人家、白马学院、白马大本营等组成,能满足约1000名学生开展研学活动和就餐。
闲置资源“重生”的故事在片区不断上演:货车司机汪志良的闲置房被整体租赁,改造成容纳43张床位的研学民宿;村民郑友香主动腾出旧猪舍建起“白马驿”游客中心,二层的“绿水青山小馆”记录着福临从“养猪大镇”到“生态名镇”的转型历程。通过“政府搭台+村集体入股+公司运营+农户参与”模式,片区持续盘活闲置农房,激活乡村产业和农创产品活力。
走进白马湖营地的农特产品展销区,双起村的红薯片、土鸡蛋、火焙鱼等农产品琳琅满目。“这是‘红薯片中的爱马仕’!”工作人员指着薄薄红薯片介绍,该产品因独特的炸制工艺,获评县级非遗。为了更好地整合资源,2023年,由7个村集体按股注资成立“福临盟”平台上线,与全镇30多家农特产品企业、餐饮门店、民宿企业和周边百余家农户合作,推出党建红培、工会团建、研学露营等多元业态,引导企业农户一起参与文旅,并统一包装销售农产品,2024年助农销售额突破千万元。
从“养猪大镇”到“农旅小镇”,从“环境痛点”到“生态亮点”,如今的长沙市白马湖美丽宜居村庄片区,红色精神与绿色生态交织成诗,闲置农房与特色产业碰撞生金。“我们将继续以‘红色引擎’驱动绿色发展,让乡村既有‘颜值’更有‘产值’,让群众既是建设者更是受益者。”李明惠说。
4月4日清明,正是踏青赏春、感受生命力的好时节。在烟台虞美人广场,不少市民游客一早赶来,用镜头记录在海风中摇曳的郁金香。(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于洋 吕奇)
2025-04-04 21:15:00在清明节来临之际,一场跨越西藏比如县、浙江嵊州市、新疆阿瓦提县三地五校的“云端寄哀思 青春承遗志”清明主题云班会,通过腾讯会议平台成功举办。来自比如一中、比如二中、马寅初初级中学、阮庙学校、阿瓦提县第七中学的师生们,以数字技术为纽带,共同开启了一场跨越5000多公里的红色精神传承之旅。“同学们,此刻
2025-04-04 15:47:004月3日,在湖北省郧西县鄂豫陕革命根据地纪念园内,讲解员井秀娟正在为来自陕西省的40多名游客,讲述长征期间红二十五军转战郧西时,那段艰苦卓绝的革命历史故事。湖北省郧西县鄂豫陕革命根据地纪念园内,讲解员正在讲述长征期间红二十五军的故事。孙凌玺摄“自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郧西段)开园以来,纪念园接待的游客数
2025-04-04 11:44:00乌兰夫纪念馆时间:4月1日-4月6日活动:“缅怀革命先辈 赓续红色血脉——我们的节日·清明节”主题活动场馆介绍:1992年12月23日落成开馆,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同时也是内蒙古自治区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窗口。整个展览陈列共分为6个部分12个单元,共设置8个展厅,生动翔实地展现了乌
2025-04-04 11:19:004月3日上午,山东淄博博山区学校学生赴烈士陵园祭扫,通过AI技术还原的彩色烈士照片瞻仰先烈。淄川革命烈士事迹陈列馆采用“实景沙盘+VR全景”技术,游客可沉浸式体验历史场景,触控交互系统整合图文音视频资料,生动还原24处烈士纪念设施,让红色教育更可触可感。作者:朱晓光、曲磊、谭丹新华社音视频部制作
2025-04-03 20: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