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谛百科 手机版
首页 > 实时讯息 >

以坚守与改革锤炼发展韧劲——青岛农商银行2024年年报透视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9 17:00:00    


面对复杂严峻的发展环境和交织叠加的风险挑战,青岛农商银行在2024年交出了一份稳中有进的答卷。


4月25日,青岛农商银行2024年年报正式披露。年报显示,该行2024年实现了营收和净利的双增,资产质量在发展中得到进一步优化,市场价值持续获得多维认可。这背后是青岛农商银行对以“支农支小”为主的市场定位和服务实体经济主责的坚守。结合地区发展需要以及自身作为地方法人银行的特征,青岛农商银行一方面通过渠道打造和产品创新,夯实在本地场景生态建设、“三农”和小微企业、外贸企业服务方面的长期优势;另一方面,以金融“五篇大文章”为锚点,在科技金融、绿色金融、养老金融等领域持续发力,在助力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同时,也为自身的长期可持续经营和金融服务高质量供给探索到了新引擎。

盈利能力稳健提升
资产质量持续优化

2024年,青岛农商银行紧紧围绕“整体提升”的年度工作主题和高质量发展的首要任务,运用“三比三看三提高”工作方法,坚定不移稳增长、谋创新、促转型、防风险,总体工作呈现发展基础、发展形势、发展质量持续向好的良好态势。

2024年,青岛农商银行进一步让利实体,其发放贷款和垫款的平均收益率从2023年末的4.65%降至2024年末的4.32%,但这并未影响到该行的业绩表现。年报显示,青岛农商银行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110.33亿元,较上年增长6.85%;归母净利润更是继2023年后保持了两位数增长,同比提高11.24%至28.56亿元。这得益于该行在加强负债管理、降本增效、多元创收等方面的一系列举措。一方面,青岛农商银行强化负债成本管控,调整差异化定价策略,实现负债成本持续压降,平均成本率较上年下降0.13个百分点;在此基础上,创新“零基预算”考核方式,引导全行加强息差主动管理,持续强化经营管理成本控制,通过统筹费用资源、加强采购管理、盘活闲置资产等系列举措,持续推动全行财务管理降本增效。另一方面,该行优化代销产品结构,实施差异化考核计价,强化产品经理队伍,推动中间业务收入稳步增长。

为保障全行业务经营稳健高效,青岛农商银行继续将风险控制贯穿于业务全过程,全面覆盖各类风险,不断深化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2024年,该行主动应对经济周期与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信贷结构,全面提升内控合规体系有效性,全行资产质量稳步向好;同时,强化存量贷款风险监控,实施客户分类分层管理,加大风险贷款压缩退出力度,多措并举开展不良贷款处置工作。在2023年不良贷款率指标已实现大幅度优化的基础上,青岛农商银行2024年末不良率进一步下降0.02个百分点至1.79%,拨备覆盖率则提升至250.53%。该行风险管理能力提升还带来风险加权资产降低,有益于机构内源性资本积累,该行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较上年同期分别提高75BP、78BP和79BP。

主动适应周期和市场变化
以创新夯实核心竞争力

作为地方法人农商银行,服务“三农”、小微主体和完善本地渠道既是青岛农商银行的主责主业,也是其竞争优势。2024年,青岛农商银行基于近年来经济环境、外部环境变化开展创新调整与开拓,继续在基础优势领域下足功夫,保持自身核心竞争力。

契合客户行为线上化以及提振消费等政策目标,青岛农商银行紧抓场景建设和政策窗口,创新产品,同时针对不同客群执行差异化服务方式,进一步稳定了本地客群。该行精准对接城乡居民消费需求,构建多元化金融产品体系,推出“车位贷”“加梯贷”“安居贷”等场景类消费贷款产品,实现消费贷款场景化、批量化获客;围绕国家以旧换新等提振消费政策,创新“以旧换新消费贷”“新型消费先锋贷”等线下消费贷款。该行还重点推广“一手房按揭、二手房按揭、法拍贷”等产品,“线上+线下”多渠道营销,加大按揭贷款投放力度,满足城乡居民的刚需及改善等住房按揭需求。通过数字化转型赋能场景生态建设,打造差异化和特色化场景金融支付生态圈。在民生领域,青岛农商银行以芯生态·GBbC聚合平台为核心,搭建区级非税缴费平台,为100余家公立学校提供非税缴费服务;推出校园e站通产品,为全市500余家学校提供学校收费服务;优化开放支付平台,搭建智慧医疗等场景服务。芯生态·GBbC聚合平台全年累计为2万余户商户提供支付收单服务,减免手续费超1000万元,切实落实了减费让利政策。面向农村地区的服务渠道布局,该行以“设点到镇、布局到村、发卡到户”为标准,涉农区域服务网点保持在200个以上,依托在全市乡镇、村庄、社区布设的1500余台小微云服务终端、336 个智慧网点,构建起集“金融+政务+便民”于一体的乡村金融服务体系,目前已广泛覆盖村庄、社区、市场、养老服务中心、供销社、偏远海岛等区域。在2024年,该行实现小微云服务点日常巡检线上化管理,完成1440台第四代小微云服务终端焕新;优化丰收宝收购商、农户签约流程,支持分支机构线上线下结合拓展业务。去年以来,该行为涉农区域草莓、蒜薹、葡萄、圣女果、胡萝卜等农户结算资金3.16万笔,交易总金额2.8亿元。

截至2024年12月31日,青岛农商银行个人贷款和垫款总额799.8亿元,较上年末增加6.93%。这主要由于该行积极践行以“支农支小”为主的市场定位,认真履行地方法人银行社会职责,重点加大对小微企业主和个体工商户经营性贷款及农户等经济主体的贷款投放力度。在“三农”、小微金融服务方面,青岛农商银行突出专业化,进一步提升服务精准度。该行创新制定了“农时日历”,围绕粮食收购、小西红柿种植等涉农场景开展批量营销,精准匹配不同农户生产周期与经营规模的资金需求,以差异化凸显定位。与此同时,该行持续开展“千村万户”“行长访小微”“三类客群走访”等活动,深耕客群建设,其间累计走访12.66万人次,走访覆盖面居全市第一。聚焦近年来占比越来越多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该行通过政府公开数据和日常走访对接,建立起种养殖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8000 余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清单,实行“名单制”管理,有针对性地进行营销服务。截至2024年末,该行发放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2740户,余额34.31亿元,较年初新增16.03亿元。此外,该行还不断迭代普惠金融服务机制,搭建了“总、分、支”三级联动普惠金融组织架构,升级“信贷工厂”模式,上线“数智普惠平台”等营销工具,持续加强产品创新和流程优化,在全行253个网点开通了小微信贷服务。

在对公服务方面,青岛农商银行同样突出重点。报告期内,该行持续优化信贷结构,加大对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租赁和商业服务业等重点行业的支持力度,助力第二产业的快速发展;结合服务地区经济发展和客户需求,推进批发零售业、租赁和商业服务业客群建设,满足民生经济需求。特别是为适应外部环境和新的外贸发展方式,该行充分发挥地方法人银行优势,推出“外贸易贷”“贸信e贷”等创新产品。该行连续7年获得青岛市外汇与跨境人民币业务自律机制先进成员单位称号,连续11年获得国家外汇管理局青岛市分局外汇业务合规与审慎经营评估“A类银行”称号,连续12年位列全国银行间外汇市场100强。截至2024年末,该行累计服务外贸企业客户数量1.28万户,占全市外贸客户总量近50%。

布局“五篇大文章”
点燃高质量发展引擎

如今,我国经济社会已迈向质量跃升的新阶段,要求银行机构在夯实既有优势基础上,探索契合时代要求的发展路径。基于此,青岛农商银行近年来大力布局五篇大文章,着力发掘适合其自身的新业务着力点。

发力养老金融,该行打造了“七彩康年”特色养老金融服务体系,成立养老特色支行,构建养老特色产品体系,优化增值服务权益,客群基础不断夯实。青岛农商银行重点推广社保卡便民适老化服务及在养老助餐领域的应用,配备了307台社保卡即时制卡设备,提高客户制卡体验;对接养老大食堂520个,主动提供上门发卡、上门激活金融账户等贴心服务,全年累计服务老年持卡人超过2万人,提供上门服务超过1万人次。与此同时,该行积极对接青岛市民政局、青岛市人社局等相关部门,为全市临退休人员提供一站式社保卡制卡、普惠性社银适老化、养老助餐等服务,累计服务岛城市民10万余人次,有效提升社保卡客户黏性,截至2024年末,全行发放社保卡366.40万张。该行在此过程中开展“岁月映初心、荣休致韶华”主题荣休仪式,全面提升持卡人仪式感和归属感。此外,截至2024年末,该行还为养老服务机构累计发放贷款3.85亿元,较上年末增加0.53亿元。

围绕以制造业为核心的实体经济和国家省市中长期战略,青岛农商银行加大贷款投放力度,对实体经济贷款突破2400亿元,科技金融余额突破140亿元、绿色金融贷款余额139.62亿元,对全市专精特新企业服务覆盖率超过40%。

锚定“数智赋能标杆”战略目标,青岛农商银行坚持以“支农支小”为主的市场定位,秉持“人工智能+、数据要素×、场景生态惠民生”的工作主线,以数据要素和人工智能为关键驱动,重塑全行业务模式、管理模式、风控模式、服务模式,夯实数字金融发展基础,以数字技术赋能提升金融“五篇大文章”服务质效。该行持续推进《青岛农商银行数字化转型战略规划(2023-2025年)》实施落地,聚焦“对外服务智能化,对内管理数字化”,滚动编制2024年数字化转型行动方案,落地42项重点项目。组织架构领域,该行成立软件开发中心、需求测试中心、数据资产管理中心3个中心,构建形成金融科技组织架构,为打造权责明确、职责清晰、面向业务、运转高效的工作体系奠定前提基础。应用支撑领域,该行布局完成以乡村振兴“金融+”综合服务平台、“2I”智能数据平台、“3S”智慧办公平台、“4M”对公客群经营管理平台、“5C”零售客群经营管理平台、“6E”信用风险模型管理平台为代表的应用系统平台体系,持续提升应用支撑能力。除此之外,青岛农商银行前瞻布局AI大模型等前沿技术研究,成立人工智能攻坚团队,加速布局人工智能中台建设,基于“基础性底座+通用化工具+本地知识库+AI Agent(智能体)”的建设方针,初步形成基础设施、技术平台、工具与场景应用的全景架构,已赋能厅堂运营、决策分析、经营办公等多个领域。基于图像识别、文本生成等技术,构建“6E模型管理系统+芯智尽调系统”智能风控平台,在授信审批、风险决策等多个风险场景应用并取得显著成果。基于RPA技术持续深化“小鑫数智员工”平台应用,上线7大类200余项场景。构建“理财代销分销平台+数智理财资管平台+Comstar本币资金系统”的数智财资中台,提升金融市场、理财资管的精细化、自动化、智能化管理能力。

图片
来源:青岛农商银行供稿
编辑:刘能静
邮箱:fnweb@126.com
广告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