崂山实验室“问海”大模型,作为全球高分辨率海洋环境智能预报系统,可以在90秒内预测出未来15天的全球海洋环境;太赫兹波是一种尚未被广泛开发的电磁波,青岛正在抢先布局……
在“新质生产力”成为全球产业变革关键词的当下,青岛正以创新为引擎,通过构建“10+1”创新型产业体系、升级现代服务业、深耕海洋经济三大战略路径,重塑城市竞争力。这座海洋之城,不仅在经济总量上持续突破,更在产业结构优化、科技创新赋能、海洋特色深化中,走出了一条高质量发展的新路。
可以说,青岛的新质生产力发展,本质是一场以创新为内核的系统性变革。
青岛的“10+1”产业体系,是城市面向未来十年的战略布局。这一体系以“优先发展2个先导产业、突破发展5个新兴产业、提质发展3个优势产业、超前布局1批未来产业”为核心,覆盖40个细分赛道,到2027年,创新型产业体系建设将取得明显成效,新质生产力支撑全市高质量发展的新格局基本形成。
先导产业引领技术革命,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人工智能被置于优先地位。例如,青岛集成电路产业已经初具规模。位于西海岸新区的青岛集成电路产业园,近年来相继落户思锐智能、中微创芯、方益科技、贝斯兰等40家重点企业。2024年,园区入选“中国集成电路园区综合实力”榜单第17位。青岛通过引进京东方新型显示基地、中科曙光人工智能计算中心等项目,推动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占比提升至12%以上。例如,青岛国际通信业务出入口局的建设,吸引了华为云、腾讯云等头部企业落地,打造跨境数据服务枢纽,为“外数中算”提供基础设施支撑。
新兴产业突破“卡脖子”领域,生命健康、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等产业成为青岛弯道超车的突破口。 在生命健康领域,华赛伯曼自主研发的首款TIL细胞1类新药——HS-IT101注射液用于治疗晚期实体瘤的新药临床试验申请,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临床试验默示许可,此为“山东首个”。而低空经济领域,中电科青岛产业园布局低空空管系统,中科星图落地低空经济总部,抢占新赛道先机。
未来产业抢占制高点,青岛瞄准太赫兹、深海开发、卫星互联网等前沿领域,成立专项小组推进技术攻关。例如,太赫兹波是一种尚未被广泛开发的电磁波,位于电磁波谱的微波与红外线之间,其频率在0.1太赫兹至10太赫兹范围内,被评为“改变未来世界的十大技术”之一。青源峰达推出太赫兹三维层析成像系统、自动随形太赫兹无损检测系统等多款核心产品,开发高精度光纤延迟线、太赫兹源和探测器、飞秒激光器等核心部件,成为国内少数具备全链条太赫兹核心部件自主研发和生产能力的厂家之一。而“海葵一号”深海装备的成功交付,则彰显了其在海洋工程领域的硬实力。
青岛服务业增加值已突破万亿,迈上新台阶,青岛面对的是服务业能级跃升的新挑战。
对于一座在产业发展上有着更高追求的城市来说,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是在为先进制造装上“隐形翅膀”,让城市向着更高的发展能级腾飞。青岛生产性服务业赋能制造业升级, 青岛推动工业互联网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卡奥斯平台基于工业大模型开发具身智能应用,实现机器人自主装配效率提升90%。同时,“两业融合”试点企业新增10家以上,促进研发设计、供应链管理等生产性服务业向价值链高端延伸。
生活性服务业提质扩容,青岛以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为目标,打造“首发经济”“赛事经济”等新业态。老城区文旅融合项目通过数字技术活化历史街区,崂山湾的“海洋牧场综合体”则将养殖、旅游、科普结合,形成“蓝色文旅”新IP。
现代航运服务提升开放能级,青岛港集装箱吞吐量稳居全球第五,依托自贸区政策优势,青岛推动航运金融、法律仲裁等高端服务业集聚,国际航运中心建设进入快车道。
海洋是青岛最鲜明的标签,2024年海洋产业生产总值突破5500亿元,占GDP比重达33%。青岛正通过科技赋能、产业集聚、政策创新,将海洋优势转化为新质生产力优势。
科技引领海洋产业转型,青岛锚定打造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加快布局高能级创新平台建设。以崂山实验室、中国海洋大学、国家深海基地等平台为代表,青岛共拥有涉海省级以上创新平台135家,部级以上涉海研发平台56个,集聚了全国约40%的涉海高端研发平台,涉海重大科技基础设施10个,青岛在海洋药物、深海装备等领域实现突破。例如,免疫抗肿瘤海洋药物BG136进入临床试验阶段,“深蓝2号”深远海养殖网箱投入使用,推动传统渔业向智能化转型。
构建“4+4+2”现代海洋产业体系,青岛聚焦海洋装备、海洋新能源等四大新兴产业,超前布局深海开发、海洋电子信息两大未来产业。例如,海洋人工智能大模型集聚区加速建设,问海、瀚海星云等模型引领行业标准。 崂山实验室“问海”大模型,是全球高分辨率海洋环境智能预报系统,可以在90秒内预测出未来15天的全球海洋环境,包含海洋流场、海温、盐度等多个数据,计算性能较传统方式提升了3000倍。
制度创新释放发展活力,《培育海洋新质生产力行动方案》提出35项重点任务,通过“蓝色金融”支持、海域资源配置优化等政策,推动产业链精准招商。此外,海洋产学研协同创新联盟(青岛)成立,这一联盟汇聚了青岛相关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科技金融法律服务机构,以及与青岛海洋产业建立重要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市外企业、社会团体等180家。青岛正着力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创新创业共同体,促进科技成果加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站在新起点,青岛的实践表明,新质生产力不仅是创新技术迭代的产物,更是城市战略定力、产业协同能力、制度创新活力的综合体现。这座向海而生的城市,正以“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为中国式现代化写下生动的“青岛注脚”。
(大众新闻·风口财经记者 娄花)
编辑:王雪
作 者丨谭海燕编 辑丨于长洹三年前,山西文水的李诗宣绕开批发商与屠宰场合作,将鸡腿放在网上销售。没想到,产品刚上线就引发了用户的质疑。“不少人留言问,超市里的琵琶腿九块钱一斤,你这里的卖七块钱还包邮,产品有没有问题?”李诗宣回忆道,这也让他下定决心打响文水肉制品的知名度。保贤村因为肉牛养殖成为有名的
2025-04-14 16:46:00组团谋共富,携手赢未来。社硎乡以党建为引领,积极探索“组团+共富”发展模式,整合闲置土地资源要素,利用上级拨付资金、跨村联建资金、社会资本资金、村级集体资金组团发展“共富项目”,不断夯实集体“家底子”、鼓起村民“钱袋子”。近年来,社硎乡立足现有产业规模和村情实际,以强村带弱村模式,整合资源禀赋相近的
2025-04-14 16:35:00春日的成都平原繁花似锦。绿色本底绘以菜花黄、李花粉、桃花红和梨花白,五彩斑斓。梧高凤必至,花香蝶自来。在成都市新津区梨花溪风景区、天府农博园油菜新品种培育基地,每天数万名游客前来赏花。而在成都新津经济开发区,一大批民营企业聚集于此,已形成绿色食品、新能源、轨道交通3个百亿级产业集群。近年来,新津区对
2025-04-14 06:49:00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讯(记者 张光明)会上天、能入地、可下海……在唐山高新区,有着一支特殊的海陆空一体化“作战军团”,这就是能够代替人工完成特殊场景工作的“特种机器人战队”。机器人被誉为“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其研发、制造、应用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创新和高端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标志。近年来,在以钢铁、煤炭
2025-04-13 18:55:00青岛日报/观海新闻4月13日讯 近日,赛迪顾问发布2024年度“园区数字化百强”名单,其中,国家高新区有64个、国家级经开区有36个。青岛共有2家入选,分别是:青岛高新区、青岛经开区。园区是新技术、新产业培育的主阵地,其数字化建设对新质生产力发展和新型工业化建设具有积极的引领和推动作用。研究认为,山
2025-04-13 15:5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