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谛百科 手机版
首页 > 实时讯息 >

阳山多元路径激活集体经济 乡村振兴发展迸发强劲动能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7 19:15:00    

时下,走进阳山县大崀镇松林村800多亩的旱地西洋菜示范基地,可以看到工人们忙碌地采摘、捆装、搬运、装车,这些西洋菜送到基地配套的冷库分拣中心打包后,会迅速发往粤港澳大湾区市场。

大崀镇松林村旱地西洋菜示范基地。 黄文涛 摄

松林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黄火炎介绍,这个产业让村民和村里得以“一地收四金”(土地租赁收入、务工挣薪金、参与适度规模经营分红、村集体入股分红)。“村民因此增收,村集体经济收入也能年增收8万元。”

近年来,阳山县将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乡村振兴的核心抓手,深挖资源优势、凝聚发展合力、创新多元模式,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实现量质齐升,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目前,阳山拥有159个经济联合社和3003个经济合作社,已全面完成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确认工作,并发放了3162个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登记证。农村集体资产家底基本摸清,集体经济发展势头良好,资产持续增长。2024年,阳山全县159个行政村集体经济收入均达到年收入10万元以上,其中年收入20万元以上的行政村有132个,年收入50万元以上的行政村达到46个。

因地制宜谋出路

探索资源入股新型发展模式

连绵的青山间,阳山县岭背镇蒲芦洲村的千亩沙田柚林刚刚结束花期。每年柚花绽放时,村民们忙着给柚花授粉,为一年丰收夯实根基。因为柚子产业的强劲助力,2024年,蒲芦洲村的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49.53万元,成为远近闻名的“明星村”。

岭背镇蒲芦洲村近日柚子花盛开,村民忙于人工授粉作业。冯国志 摄

但在2017年左右,蒲芦洲村沙田柚产业还面临着“小散弱”、品牌附加值低的困境。彼时,蒲芦洲村党总支部挺身而出,牵头成立了沙田柚专业合作社,并创新推出“合作社+农户+基地”的联营机制——村民以柚树经营权入股,合作社则负责统一种植标准、品牌营销和渠道拓展,构建了“保底收益+按股分红+劳务报酬”的分配体系。

此举极大地激发了村民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为当地沙田柚产业的转型升级奠定了坚实基础。

2017年至2021年期间,合作社全面负责沙田柚的宣传、策划、销售工作,经营所得利润被分为四部分回馈给村集体和农户,实现共赢。据统计,这一时期,蒲芦洲村沙田柚产业种植面积增至5000亩,蒲芦洲沙田柚单价由5元涨至13元,增长率高达160%。

2022年,随着种植技术和市场渠道的日益成熟,蒲芦洲村开始了新一轮转型。

这一年,村民开始退出入股,自行管理柚树,自负盈亏,自主能动性进一步激发。现在,村里80%的农户选择自主经营,但仍可以通过合作社渠道销售享受品牌溢价。村民林木生介绍:“现在自己当家,但技术、销路都有保障。2024年,我家柚子卖了10多万元!”

2024年,蒲芦洲村沙田柚产业种植面积增至7000亩,促进村集体经济收入增收34.2万元,带动农户年均增收5000元以上。沙田柚成为当地发展特色农业、推进乡村振兴的主导产业。

随着沙田柚产业发展的强劲红火,蒲芦洲村还在上级党委、政府部门的指导和支持下,大力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以“柚乡风情”为主题,以“互联网+现代农业”的智慧农业为发展方向,结合柚果种植、采摘、游览体验等开发项目,打造休闲旅游观光农业。这期间,蒲芦洲村多次成功举办了以“柚”为主题的柚花节、柚子节等节庆活动,还成功引进旅游投资公司在村里建成了国家AAA级旅游风景区——广东峡天下景区。

从“卖不出好价钱”,到助力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49.53万元,蒲芦洲村成功走出了一条“租金+股金+薪金”三“金”联动的特色发展之路,成为全县农村“三变”改革示范样板。

在深入推进农村“三变”改革,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同时,阳山也不断推进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试点项目。自2019年以来,全县已共实施了24个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试点项目。

阳城镇大莲塘村大力发展豆制品加工产业。

2023年,阳城镇大莲塘村成为阳山县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试点村,成功建设了豆芽菜产业加工基地。该基地不仅创建了豆芽菜种植基地,还配备了豆制品加工生产线,合力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豆制品品牌。此举在提升了当地大豆农产品附加值的同时,也给村集体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益。2024年,该项目为村集体增收70830元,并有效带动了当地村民的就业和增收。

此外,近年来,阳山县还注重因地制宜,引进运营主体,大力发展强村公司。目前,全县已有20多家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设立或参与的强村公司。这些公司通过发展农产品加工、乡村旅游、电子商务等多元化产业,进一步提高了当地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创新农村产权流转

盘活闲置资源助力乡村振兴

家庭式餐厅——连乡别院位于阳城镇雷公坑村,占地总面积6600平方米,总投资超1100万元。餐厅每年接待游客超10万人次,成为本地人反复来、外来游客慕名而来的好去处。

位于阳城镇雷公坑村的家庭式餐厅连乡别院。

近年来,阳山县立足资源禀赋和乡村振兴发展实际,积极探索农村承包地、宅基地和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三块地”资源的活化利用。通过将闲置房屋、厂房、土地租赁给企业、合作社或个人,用于发展特色产业、农产品加工、乡村旅游等,阳山县成功盘活了大量闲置资源,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这一系列举措不仅拓宽了农民的增收渠道,也为阳山县的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连乡别院通过独特的文化内涵、创新的运营模式以及融合的产业链条,展现了乡村振兴的无限可能。数年前,餐厅所处位置是一片旧房子,闲置无人居住。餐厅老板与村民签订了10年的租约,13户村民每年可获得共26万元的租金。

2024年5月,阳山县岭背镇犁头村委成功将儒水、欧屋、街头、街尾村合计2732块细碎化承包地、撂荒地整合为759块连片耕地,并在广东省农村产权流转交易管理平台上出租给清远市农投现代农业有限公司,用于种植西洋菜。此次租赁年限为15年,年租金达到24.5万元,极大壮大了当地农村集体经济。

近年来,阳山县还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发掘农村资产价值,并通过农村产权交易网上办,极大地简化了线下流程的手续,提高了交易的透明化程度。

目前,阳山已通过广东省农村产权流转交易管理服务平台,实现了立项审核、公告发布、在线竞价、成交公示的一站式办理。竞投人只需通过电脑端登录平台或手机端打开“粤农交”微信小程序,经过身份核验和缴纳保证金,即可在规定时间内直接输入价格参与竞投。平台实时更新最新报价信息,确保交易的公开、公平、公正。

以拱镇七拱村为例,9间商铺通过网上竞投成交,成交总价较总底价溢价30%。其中,一间商铺更是以每月500元底价开拍,最终以2000元竞投成功,溢价达300%。截至目前,全县在“粤农交”产权交易平台累计发布交易464宗,完成交易138宗,交易总额达到7814万元。

活化利用各方资源

村庄发展迸发新生机

小江镇下坪村是阳山县远近闻名的革命老区。1948年,阳山人民武装起义反抗暴政的第一枪就在这里打响。近年来,该村深挖历史文化资源,发展特色文旅产业,对古村进行活化利用,村庄发展迸发崭新活力和生机。

位于小江镇下坪村的阳山人民武装起义纪念碑。

据了解,近年来,下坪村凭借老区丰富的革命文化资源,打造特色研学活动,不仅让学员们得以在此接受深刻的革命历史教育,也极大地带动了本地土鸡、笋干等特色农产品的销售。

近年来,下坪村累计承办了9期特色研学班,开展各类特色活动及培训超120场次,累计接待党员群众高达7000人次。游客的大量涌入,不仅带来了教育培训收入的增长,也促进了当地特色农产品的销售。2024年,该村实现特色农产品销售额和教育培训额近400万元,为村集体经济增收近70万元。

在深挖当地特色资源,打造特色文旅经济,推动村集体经济收入增长同时,阳山还巧借外力,充分发挥驻村力量,积极探索“大单位+小经济”产业帮扶模式。

在黄坌镇,驻镇帮扶工作队深入挖掘当地资源与产业潜力,与当地村民密切沟通,成立了农民专业合作社。该合作社主要负责收购和销售黄坌镇以及本县的农副产品,并借助驻镇帮扶工作队的资源优势,积极协调驻镇帮扶单位工会办公室和其他企事业单位、个人向合作社采购当地的农副产品。2024年,合作社共销售当地农副产品5万余元,为村集体经济增加约1万元。

取得初步成效后,合作社利用前期盈利资金,通过土地流转、项目合作和提供种苗的模式,大力发展五指毛桃种植产业。目前,黄坌镇王村村已种植五指毛桃约500亩,预计2—3年后即可产出,每年将为村集体增收4万元左右。

逐梦乡村振兴路,阳山将持续探索更多发展集体经济道路。阳山县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阳山县将持续深挖农村特色资源,引入农业科技推动农产品深加工,延长产业链,并借助电商平台、直播带货等拓展销售渠道,促进产业多元发展。同时,进一步强化人才支撑,大力开展专业技能培训,提升本土人才素质,吸引乡村能人回归,打造高素质人才队伍,为集体经济发展注入创新活力。

南方+记者 段灿

通讯员 孟齐飞

点击图片,一键报料↓↓↓

【作者】 段灿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