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消息 ●长江商报记者 潘瑞冬
亿纬锂能(300014.SZ)业绩重回增长。
4月25日晚间,亿纬锂能发布一季报显示,今年1—3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27.96亿元,同比增长37.34%;归母净利润11.01亿元,同比增长3.32%;扣非净利润8.18亿元,同比增长16.60%。
作为亿纬锂能的创始人、董事长,刘金成从学生时代就专注锂电,毕业后更是押注锂电下游产业链,从小灵通电池、电表电池、电子烟,再到动力电池、储能电池,无一不有刘金成的身影。也正是战略转向储能,多条腿走路,让亿纬锂能稳住了业绩,实现突围,储能电芯出货量占据全球第二位。
今年初,刘金成表示,2025年多种材料体系的大圆柱电池将迎来“元年”,他认为圆柱较方形更适合插混,并预计2025年大圆柱需求预计5GWh。
行业周期回暖,叠加公司大圆柱电池2025年上车宝马新车,未来,刘金成能否推动公司再上一个台阶?
善于捕捉风口的锂电专家
与众多电池行业的创业者一样,刘金成有着扎实的学科背景。
1981年,刘金成考入成都电子科技大学物理化学专业,1985年毕业后被分配到国营752厂。在这里,他接触到实际的电池生产工作,并且因工作原因,长期与武汉大学电化学研究室有一些项目上的合作。之后,刘金成在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学院攻读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刘金成选择下海创业,但由于经验和资源的缺失很快就碰了壁。收敛锋芒后,他入职了一家电池公司,老老实实当了两年“打工人”,但心中创业的火苗始终没有熄灭。
打工期间,刘金成又取得了华南理工大学材料物理与化学专业博士学位,成了锂电池方面的专家。2001年,刘金成的第一个创业风口到来。随着国内电子消费兴起,刘金成创办了惠州晋达电子有限公司,即亿纬锂能的前身,正式涉足锂原电池。锂原电池资金投入少,但市场需求很高,对于没有太多资金的刘金成来说,是一个合适的创业方向。
扎实的专业技术背景让他迅速带领团队投入到手机电池的生产中。在他的努力下,公司曾为国内一家一线手机企业生产了近六成的电池,还为风靡一时的“小灵通”生产过2000多万个电池。
凭借专业知识和敏锐的市场嗅觉,刘金成经过深入的市场调研和技术分析,再次捕捉到了锂亚电池领域的机会。彼时,伴随着国内电表的普及,刘金成迎来了属于他的时代。2008年,刘金成经营的亿纬锂能生产的锂亚电池占有国内市场39%的份额,销量位居国内第一。期间,他还攻克了锂锰电池的技术难关。据悉,这类电池主要应用于烟雾报警器、ETC等,这都是他后来涉足的领域。
2009年,亿纬锂能上市,当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06亿元。2010年,刘金成开始布局消费锂离子电池领域,并获国家人力资源部批准建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在刘金成的组织研发下,亿纬锂能成功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创新研发出SPC电池电容器。2013年,亿纬锂能的营业收入首次突破10亿元,归母净利润达1.61亿元。
刘金成对这样的业绩并未满足,他决定进入刚起步的电子烟赛道,耗资4.39亿元收购麦克韦尔50.1%股权。
这一次并购,让亿纬锂能业绩起飞,公司作为麦克韦尔的间接参股股东,获得了丰厚的投资收益。2019年年报显示,亿纬锂能的归母净利润为15.22亿元,当期,公司的投资收益就高达8.4亿元。
押注储能电池破“内卷”
多方押宝赌风口的刘金成在动力电池领域却入局较晚。其他同行在2010年前后向动力电池转型,亿纬锂能却直到2015年前后才入局。
虽然时间上落后于行业,但刘金成马不停蹄地追赶,2015年,他切入圆柱18650锂离子电池领域,2016年涉足方形三元电池和磷酸铁锂电池,2018年又与韩国电池企业SKI合作共同投入软包三元体系电池。
快步追赶也有成效。2023年年报显示,公司动力电池出货量达28.08GWh,与2022年相比增长64.22%。根据中国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公开数据显示,2023年公司国内动力电池市场份额4.45%,位列全国第四名,相较于2022年度,排名提升两位。
在2024年新能源汽车市场“内卷”严重的形势下,亿纬锂能作为上游动力电池厂商,亦不能置身事外。
在2024年3月17日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上,刘金成直言,“2023年的行业数据,有一个清楚的逻辑,动力电池领域里宁德时代和比亚迪两强的格局是非常显著的。除了市场份额外,更重要的是两家企业赚钱了,其后的兄弟们各有各的优势,目前各有各的难处。”
到了2024年,亿纬锂能业绩果然显露出“难处”,上市后营业收入首次出现下滑,为486.15亿元,同比下滑0.35%。当年,公司的动力电池实现营业收入为191.67亿元,同比减少超两成,这一业务的营收占比从2023年的49.16%降低至39.43%。
除了通过碳酸锂期货等商品期货工具来对冲原材料价格波动带来的风险,刘金成早在2022年就拓展了储能电池赛道。数据显示,2023年,亿纬锂能的储能电池营业收入163.4亿元,营收占比高达33.5%。到了2024年,储能电池营业收入为190.27亿元,同比增长16.44%,营收占比达39.14%,与动力电池相匹敌。
从出货量上来看,储能电池也承担了亿纬锂能在行业周期低谷出货量的重任,打破了动力电池“内卷”给公司带来的困境。2024年,公司储能电池出货量达50.45GWh,同比增幅91.90%。根据第三方统计数据,公司储能电芯出货量稳居全球第二位,市场竞争力持续提升。
今年一季度,公司的储能电池出货量达12.67GWh,同比增长80.54%,继续延续高增长趋势。动力电池的出货量增速也有所回升,一季度出货10.17GWh,同比增长57.58%。
值得一提的是,多次踩中锂电池下游产业风口,刘金成家族2023年财富高达455亿元,2024年在行业周期低谷时期财富缩水至330亿元。
在储能和动力电池成为营收两大支柱的背景下,刘金成继续捕捉新风口,在最近的上海车展上,亿纬锂能携OMNI全能电池、开源电池、飞行器电池、机器人电池、汽车电子电池等一系列核心技术产品亮相。
刘金成还在年初称,今年将是多种材料体系(LMX、LFP、NCM)的大圆柱电池的元年。
重压技术,另辟蹊径,亿纬锂能又开始在新赛道狂奔。
今年以来,邮储银行临夏州分行立足地方经济特色,聚焦小微企业融资难题,创新打造“政银企担”协同联动服务机制,以精准、高效、温暖的金融服务赋能小微企业高质量发展,为乡村振兴和民族特色产业注入强劲动能。邮储银行临夏州分行在国家普惠金融战略及邮储银行总行推进小微企业融资协调机制“四级专班”指导下,第一时间成
2025-04-28 18:12:00为积极响应河北省联社“一池两新万企”行动号召,扎实推进新“三信”信用微企园区建设,近日,辛集农商银行与河北辛集经济开发区化工集中区签订《信用微企园区建设合作框架协议》,标志着辛集市首个信用微企园区创建成功。化工产业是辛集市传统优势产业和支柱产业,经开区化工集中区以生物医药和农药原料药为核心,成功打造
2025-04-28 18:04:00长江商报消息 ●长江商报记者 潘瑞冬亿纬锂能(300014.SZ)业绩重回增长。4月25日晚间,亿纬锂能发布一季报显示,今年1—3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27.96亿元,同比增长37.34%;归母净利润11.01亿元,同比增长3.32%;扣非净利润8.18亿元,同比增长16.60%。作为亿纬锂能的创始
2025-04-28 09:37:00核电板块高开,南方路机(603280)、华银电力(600744)涨停,融发核电(002366)、中广核技(000881)、南风股份(300004)高开。消息面上,国常会核准10台核电新机组,拉动投资超2000亿元。【来源:同花顺;编辑:肖然】
2025-04-28 09:35:00日本紧急出手!当地时间4月25日,日本政府出台紧急方案以应对美国关税政策对日本企业和消费者造成的负面影响。方案内容包括完善企业咨询制度、加强对企业融资的支持、维持就业和培养人才、刺激国内消费、转变产业结构和增强竞争力等。当前市场正高度关注日本央行的下一步动作。日本央行行长植田和男在最新的讲话中表示,
2025-04-27 03:2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