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现场
与会同志对《时代面孔》一书给予高度评价,并围绕该书的选题立意、人物刻画及新闻价值等多个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认为该书不仅是一位优秀的新华社记者关于人物通讯作品的展示,更是一部如何成为新时代优秀记者的教科书;是一名新华社记者对中国社会变迁的深情凝视,也是对新闻职业精神专业而深刻的诠释;该书所集结的厚重信息、巨大能量,将为后来新闻人的成长提供重要精神养分。
张严平回顾了自己在新华社成长的温暖经历和给予她无私关爱、指导、帮助的领导与同事。她深情地回望了书中那些她采访过的平凡而伟大的人们。她说,正是这些来自各行各业的时代先锋、平凡百姓身上所散发出的理想、信念以及人性的光芒让她坚信,信念与美好是犹如星辰大海一般真实的存在于我们的社会生活中,他们是社会的脊梁,是推动时代前进的强大力量。记者的工作,就是去发现这些生活中的人和事,将他们传达出来,以点燃更多心灵的光芒!
《时代面孔:新华社领衔记者笔下的人物肖像》作者张严平
匡乐成表示,优秀新闻作品以图书的形式进入文学的殿堂、知识的殿堂,承担起为时代立群像的职责,具有穿越时空的价值。越真实、越具体就越感人、越动人,新华社这种深度人物调研报道是从穆青等老一代新华社记者开始形成的优良传统,为时代描像、为时代留影,正是新华社记者的神圣职责与使命。张严平老师的《时代面孔》不仅具有历史价值、时代价值,还有作品背后所蕴含的如何做好记者、如何用作品为这个时代“画像”的重要意义。新华出版社精心打造这部作品,就是希望它能成为“一个时代的符号”,成为“现象级”传播作品,真正产生影响。这不仅是对老一辈新闻人的致敬,也是对后辈新闻人最好的激励。
《时代面孔》一书由新华出版社出版,集中呈现了张严平三十多年来深入一线、笔耕不辍所采写的人物报道精品。全书分为“脊梁”“星辰”“火光”“行者”“群山”“源头”六章,通过真实感人的故事,展现了各行各业普通人坚韧奋进的精神风貌和非凡的人生轨迹。每篇报道后附有采访手记,呈现新闻背后的创作思考与情感历程,具有高度的思想性、专业性和可读性。
活动现场,来自全国各地的读者们纷纷表达了对《时代面孔》一书和张严平老师的喜爱,并就如何写好人物报道、如何与采访对象交朋友等方面与张严平老师展开互动。
(田丽丽 陈泓洁)
活动现场发言摘录(按发言顺序):
闵凡路(新华社原副总编辑):张严平的每一篇新闻作品,都是用心、用情、用功创作的。她笔下的许多平凡而伟大的人物,来自基层,来自山野,是有血有肉、有情有义、有胆有识的,是时代英雄。
记者的责任就是要讲好中国故事,讲好中国人的故事。我曾写过一幅对联:“寥廓神州新华笔,斑斓故事家国情。”张严平的成功,在于她生活在一个大时代,一个中国崛起的时代,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工作在新华社这个大舞台,她又是一位才华横溢、心中有爱的的好记者。时代、舞台、才华、赤诚,缺一不可。一部好作品,要“有精神”(价值取向)、“有色彩”(语言生动优美)、“有味道”(让人回味),才能感染人,感动人,成为推动社会前进的力量。
“感国运之变化,立时代之潮头,发时代之先声”。千千万万的小人物,一代又一代的奋斗者,铸就了中国崛起的大势,值得我们记者去赞美、去讴歌。作为一名老新闻人,我希望年轻的新闻人能像张严平那样,努力把我们这个国家、这个时代、这些英雄的人民写好,让中国故事真正走进亿万人民的心里。
马胜荣(新华社原副社长兼常务副总编辑):可以这样说,《时代面孔》这部书收集了作者张严平多年来采写不同优秀人物的作品,但又不完全是一部新闻作品集。它是记者对中国社会变迁的深情凝视,也是对新闻职业精神专业而深刻的诠释。
“坚持真实”是张严平始终贯穿在她作品中的一个重要理念。王顺友被风雪磨砺的双手、科学家杨南生实验室深夜不熄的灯光等细节,都是这一理念的体现。这些细节不是简单的场景复刻,而是通过“人物眼睛”传递精神世界的密码。张严平曾讲过:“好的传记要让读者看到人物的眼睛,那是灵魂的窗户。” 这种追求真实的精神在《时代面孔》一书中得到全面的展现。
郭晓勇(中国外文局原常务副局长):当我拿到张严平老师的《时代面孔》时,内心满是惊喜。这本书的封面设计颇具匠心,湛蓝底色如历史般深邃,长河中星辰闪烁,恰似人类文明进程中熠熠生辉的群星。而她笔下的那些人物,正是星空中最为耀眼的存在——他们是时代的鲜活面孔,是照亮历史长河的璀璨星辰。所以我说,我们曾与国社并肩,却未曾有过倾谈,彼此以文字交织,那份清澈的敬意与深沉的情感始终在心底悠悠蔓延。
卢小飞(《中国妇女报》原总编辑):穆青老前辈领衔写的《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对我们这一代人的三观形成奠定了非常坚实的基础。可以类比的是,《时代面孔》所集结的厚重信息、巨大能量,也完全有可能对后人产生类似的影响,为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长奠基、提供重要精神养分。
丁以绣(中国新闻出版传媒集团编委会主任、《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总编辑):严平老师细腻的笔触练就成如椽巨笔,温馨的文字描摹社会风貌,凝练的主题刻画出一幅幅时代的面孔。阅读发现,张严平刻画的这一张张面孔聚集在一起,慢慢地拼接,渐渐地析出、结晶成一张清晰的面孔,那就是一张记者的面孔。就是说,我们通过张严平笔下的面孔,看见了记者张严平的面孔、一个大时代背景下有高尚的精神追求的记者面孔。记者用作品说话,张严平通过自己的文字把自己写进了时代的面孔里,成为新华社卓越的记者,她也是新中国新闻记者的杰出代表。
从玉华(《中国青年报•冰点周刊》负责人、副主编):虽然严平老师写了很多典型人物,但她的写法恰恰是“反典型”“反宣传”的。她是把人还原成“人”来写。她的视角非常平实——你大,我就大;你小,我就小。她也不是按“从摇篮到坟墓”那种小传的方式写人,而是集中笔力写打动她内心的“核心现场”。
严平老师最打动我的,还有她那种强烈的悲悯情怀。尤其是在写小人物时,她写出了他们的尊严感。我们常说,写事要“进一步”,写人要“退一步”——做监督报道要寸土不让,但写人物时要尊重隐私、保护尊严,要敬畏人、爱护人。严平老师正是这样,她在退后中写出了尊严,这一点让我非常感动。
张丹丹(《学习时报》政治文化部副主任):我女儿说,明星开演唱会都有应援色。那么我想,张老师的应援色应该就是红色。在这个人人都可以当“记者”的时代,主流媒体记者的价值和位置究竟在哪里?我认为,就在于张老师心头燃烧的那团红色火焰。她为党瞭望、为国分忧、为人民发声、为历史见证。这团火,始终在她心里没有熄灭。
陈寿富(火箭军政治工作部宣传文化中心副主任):作为新闻行业“国家队”的标志性成果,《时代面孔》的诞生,彰显着新华社人“站在天安门上看问题”的政治站位。书中27篇人物特写,恰似27枚盖在时代考卷上的新华社印章,既见证着国家叙事的主脉,又守护着人民史诗的细节。
翻开这部兼具历史厚重感与文字优美感的作品,处处可见“国家队”的专业水准。王顺友邮包中山茶花的含水量、吴大观计算尺的磨损系数、杨善洲林场的年轮密度……这些精准到毫末的细节把控,正是新华社人“一字千金”职业操守的微观呈现。每篇报道后的采访手记,就像打开新闻宝库的钥匙,让我们明白:好故事永远生长在“现场”。
张维燕(《中国记者》原执行总编辑):小飞老师在序言中写了四度,我来增加一度:难度。如果说舆论监督是新闻皇冠上的明珠,那么人物报道是新闻里的数学。前者难在采访,采访到位,写作就顺畅。后者采访的难度并不低于前者,甚至在确保真实性和勇敢、勇气上也不低于前者,比如,和王顺友一起走一遍马班邮路的勇敢,恐怕男记者、抑或是群体记者一起,都做不到。同时,人物报道本身就是复杂写作,谋篇布局和文字表达的难度更是不容易跨越。而在采访和写作之上,更大的难度是记者本人所能抵达的真善美的境界。如果说舆论监督记者是敲钟人、瞭望者,那人物报道记者就是燃灯者,燃灯者的使命是点亮人性中的温暖、点亮精神世界的曙光,记者本人的境界决定着其在多大程度上能理解采访对象的真善美。严平老师既是本能地、也是经过深刻思考抉择后,义无反顾地拥抱真善美,她是那样地知行合一,那样地纯粹和赤诚,历时33年在人物报道领域成就了一座郁郁葱葱的高峰。
强晓玲(《新华每日电讯》副刊部副主任):从我个人角度来说,我一直非常期待《时代面孔》这样一本作品集的出版。对我们这些做文字工作的记者,尤其是那些专注人物报道的优秀文字记者来说,这样的总结和呈现非常有意义。尤其是在当下这个AI仿佛随时要“替代文字记者”的时代,这本人物报道集的出版,不仅是张老师职业生涯的经验总结,更是对迷茫中的年轻记者一次非常宝贵的精神补给与激励。它让我们相信,真正直抵人心的文字,是那些AI味文本永远无法替代的。
任沁沁(新华社国内部记者):离泥土越近,方能照见星辰多真——这是严平老师的写照。深山邮路,生死难料,她在悬崖间踩出深深浅浅的脚窝,丈量着邮差生命的高度,更铸就了非虚构写作者的精神丰碑。她的在场性写作,让文字从汗水中结晶,作品有了贯通天地的力量。
好故事,永远生长在跋涉的脚印里,站在时间的深处,等候与赤诚的目光相遇。回望,严平老师跨越山河的采访实录,已然化作精神的指引;这个春天之后,会有更多后来者,带着相似的震颤,走向布满星辰的旷野。这是生生不息的精神接续——以文字的薪火,映照每一张等待讲述的中国面容;用永恒的追问,见证一个古老文明永不褪色的温度。
愿严平老师的创作之树常青,生命的笔记本继续充实,因为在那鲜活的纸面上,跃动着时代不朽的心跳。
《时代面孔:新华社领衔记者笔下的人物肖像》
张严平 著
ISBN 978-7-5166-7894-7
新华出版社 2025年4月
定价:96.00元
活动现场与会同志对《时代面孔》一书给予高度评价,并围绕该书的选题立意、人物刻画及新闻价值等多个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认为该书不仅是一位优秀的新华社记者关于人物通讯作品的展示,更是一部如何成为新时代优秀记者的教科书;是一名新华社记者对中国社会变迁的深情凝视,也是对新闻职业精神专业而深刻的诠释;该书所集结
2025-04-24 10:06:004月21日晚7时30分,由西北师范大学中外写作中心、文学院与传媒学院联合主办的“聂茂 | 王船山:天地大儒的旷世传奇”学术分享会在该校云衢楼六艺影厅举行。中南大学二级教授聂茂携其新著四卷本历史小说《王船山》,与60余名师生展开跨时空的思想对话。本次活动由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杨天豪主持。聂茂教授以
2025-04-23 11:03:00新华社快讯:我国载人登月任务各项研制工作总体进展顺利,长征十号、梦舟飞船等正按计划开展初样研制试验工作,月球遥感卫星已完成立项和竞争择优,发射场等地面系统研制建设工作正按计划有序推进。新华社快讯:我国载人登月各系统主要大型试验和跨系统试验正稳步推进。已组织完成长征十号电气系统综合匹配试验,梦舟飞船首
2025-04-23 09:49:00据北京商报4月22日消息,记者获悉,拼多多、淘宝、抖音、快手、京东等多个电商平台将全面取消 “仅退款”,消费者收到货后的退款不退货申请,将由商家自主处理。这意味着,“仅退款”在2021年时被拼多多率先推出,后在2024年时被京东、淘宝、抖音、快手等相关平台相继引入,历时四年正式迎来落幕。记者还获悉,
2025-04-22 19:52:00【环球时报-环球网报道 记者 索炎琦】据报道,罗马教皇方济各21日去世,享年88岁。对于上述消息,在4月22日举行的中国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在回应记者相关提问时表示,中方对方济各教皇去世表示哀悼。近年来,中国和梵蒂冈保持建设性接触,开展了友谊的交往,中方愿同梵方共同努力,推动中梵关
2025-04-22 15:3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