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以碳代偿 司法生态补偿辟新径 黄河流域首例水土保持司法碳汇交易落地庆阳
近日,黄河水土保持西峰治理监督局与子午岭林区法院协同推动黄河流域首例水土保持司法碳汇交易落地庆阳。两名被告人通过购买南小河沟水土保持碳汇项目250吨碳汇量,实施生态环境修复,开创了黄河流域“以碳代偿”生态环境替代性修复新路径。
“此次交易是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价值转化在司法领域的重大突破,实现了‘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黄河水土保持西峰治理监督局局长张西宁表示,该例交易拓展了水土保持碳汇交易应用场景,形成了可供复制的示范案例。
2024年2月,付某某布设自行组装的“电猫”,捕获国家保护野生动物,并进行售卖,被公安机关于同年9月30日当场查获。子午岭林区人民检察院指控付某某等2人犯非法狩猎罪,向子午岭林区法院提起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子午岭林区法院认为付某某等破坏了生物多样性,削弱了林区的碳汇能力以及水土保持等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公报中指出,统筹推进生态环境损害赔偿。今年1月,生态环境部、司法部、水利部等十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深入推进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若干具体问题的意见》明确规定,赔偿义务人采用认购碳汇等履责方式,已经实现生态环境损害修复的,视为赔偿责任已经履行。
“本案中,付某某等2人的非法狩猎行为,使陆生野生动物的种群生态被破坏,且这种破坏具有不可逆性,依照法律规定,可采用替代性修复方式。”子午岭林区法院民事审判庭庭长李新强说。
依据法律规定,子午岭林区法院结合专家论证意见,创新采用“以碳代偿”责任履行方式,引导付某某等2人在承担法律责任的同时,通过自愿认购南小河沟水土保持碳汇项目250吨碳汇量,替代传统生态损害赔偿。
南小河沟地处庆阳董志塬腹地西边缘,由黄河水土保持西峰治理监督局管理。南小河沟小流域曾是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历经70余年系统治理,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程度达88%,林草覆盖率84%,拦泥效益97.2%。经测算,南小河沟小流域国有场地水土保持碳汇量为9.5万吨,于2024年10月完成水利部直属单位及甘肃省首单水土保持碳汇交易,实现生态价值市场化转化,让水土治理成功变现。
黄河水土保持西峰治理监督局将以此次水土保持司法碳汇交易为契机,持续完善健全水土保持碳汇核算标准体系,拓展碳汇应用场景,进一步推动建立“司法+行政+市场”多元协同生态保护格局。(记者 路世玲 刘易萌)
原标题:以碳代偿 司法生态补偿辟新径 黄河流域首例水土保持司法碳汇交易落地庆阳近日,黄河水土保持西峰治理监督局与子午岭林区法院协同推动黄河流域首例水土保持司法碳汇交易落地庆阳。两名被告人通过购买南小河沟水土保持碳汇项目250吨碳汇量,实施生态环境修复,开创了黄河流域“以碳代偿”生态环境替代性修复新路
2025-04-21 10:22:00“35千伏肖金变电站1号主变油中溶解气体含量波动均在正常范围内,主变运行正常。”近日,在国网庆阳供电公司油化试验室里,工作人员正拿着主变油样色谱试验报告,专注地进行数据分析。近期,国网庆阳供电公司组织专业人员,对所辖32座变电站的变压器绝缘油开展色谱分析试验,通过技术手段细致观察变压器内部运行状况,
2025-04-15 11:42:00为进一步加强国家司法救助与社会救助有效衔接,切实解决困难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近日,镇远县检察院牵头组织召开司法救助与社会救助工作衔接座谈会。县民政局、教育局、人社局、农业农村局、妇联、残联等10家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受邀参会。会上,进一步解读了《关于建立完善国家司法救助制度的意见(试行)》及相关文件精神
2025-04-14 16:06:00今年2月1日至5月10日,为全省森林高火险期。连日来,随着气温逐渐升高,农事活动日益频繁。四川省广安市岳池县提前部署、“靶”向发力,创新构建“人防+技防+宣防”三维防控体系,通过实战演练、智能监测、全民动员等一系列举措,织密森林防火“安全网”,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和森林资源安全。实战淬炼 提升应急能
2025-04-10 15:23:00阳光司法促公正,庭审观摩树公信。“现在开庭!”2025年4月3日下午2点30分, 勉县人民法院第二审判庭,副院长王亮正在宣布一起生命权纠纷案件开庭。为深入推进司法公开透明,强化审判能力建设,勉县法院组织开展了“庭审观摩示范庭”活动,院领导带头参与,选取疑难复杂、双方争议大、社会关注度高的典型案件进行
2025-04-03 19:3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