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谛百科 手机版
首页 > 实时讯息 >

向新而兴|瓦罕走廊的秘密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1 10:05:00    

央视网消息(记者 王静远 吕媛媛):你到过神秘的瓦罕走廊吗?这里曾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要通道,连接着中国与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和巴基斯坦,被称为“鸡鸣四国”之地。

排依克边境派出所便扼守着瓦罕走廊的“咽喉要道”。排依克在柯尔克孜语中意为“最高的山”,这里平均海拔4500多米,空气含氧量不足平原的一半,每年的8月底至次年的4月初均为霜冻期,全年约300天有6级以上大风。

派出所辖区面积2500平方公里,边境线长197.4公里,共有多条山口要道,是全国毗邻国家最多、自然环境最恶劣、边控任务最繁重的边境派出所之一。

丁吉祥是所里年纪最小的民警。刚到单位时,他的心就凉了一截,“都21世纪了,怎么还有这种地方”。刚来的那段时间,丁吉祥白天经常流鼻血,晚上睡不着,失眠到凌晨三四点,慢慢地,还开始掉头发了。

那时的丁吉祥还不了解,他已经算幸运的了。2016年,就是他参加工作这年,派出所刚刚接通了长明电,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民警们只能凿冰取水,用电靠太阳能发电。

袁啸是派出所唯一的研究生。报考新疆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喀什边境管理支队前有人劝他,这么高的学历,咋不找份“好工作”,他不以为意,“刚参加工作很想要成长,想要自己大干一场”。直到亲眼看见这密不透风的西昆仑山,他才短暂地怀疑过自己是不是选择错了,但一想到爷爷22岁时就来到了帕米尔高原,“我为什么要退缩呢”?

1974年,袁啸的爷爷参与中巴友谊公路援建,在“1公里66道弯”的绝壁上开凿天路,因长期浸泡在雪水里,爷爷晚年时双手无法握筷。用袁啸的话说,“爷爷50年前埋下的路标,如今已成为我守护的界碑”。

“我是打心里把他们当弟弟在带的。”提起年轻民警们的成长,所长彭明有既欣慰又心疼。

彭明有驻守边疆23年,曾在中吉、中塔、中阿、中巴边境为国家守边。“警力有限,民力无穷”,常年从事戍边工作,彭明有深知牧民的力量有多重要。为了让到访派出所的人们了解护边员协防边境管控工作的付出,彭明有组织大家在派出所搭建了两座毡房,分别代表着塔吉克族和柯尔克孜族。

现在,派出所的民警来自全国17个省份,彭明有鼓励民警休假时把家乡的特产植物带回来栽种在派出所的阳光房中,如今莲雾、芒果、砂糖橘、芭蕉在桂花的香气中长势喜人,大伙儿打趣说,“进门就是江南,出门就是南疆”。

阳光房是民警们最宝贝的地方,平时大家都选择在这里和家人打视频电话。彭明有是湖南人,他说只要看到砂糖橘,就会想起自己的家乡。“只有我们自己知道这个东西对我们有多重要,种花草树木的同时,种的是我自己,花草树木在长,我也跟着在长。”

随着近年来新疆边境“旅游热”的兴起,越来越多全国各地的游客慕名来到瓦罕走廊打卡。一位来自广东的游客感慨,这里和自己想象中很不一样,即便身处祖国边陲,只要看到民警,心里便立即踏实了。

若无人守边,何谈边关游?数十年来,一茬茬的戍边人就这样望着同一座山,守着祖国的边境。也许瓦罕走廊的秘密,就藏在他们的青春里。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