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生物谷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都有过这样的担忧:病毒感染会不会影响大脑健康?事实上,神经嗜性病毒是传染性脑炎的常见病因,它们特别喜欢“攻击”神经元。以往,神经元在病毒感染时被认为是被动的“受害者”,但真的是这样吗?
近期,发表于Journal of Neuroinflammation的一项研究Bystander neuronal progenitors in forebrain organoids promote protective antiviral responses为我们揭示了神经元在抗病毒过程中的新角色。
长久以来,人们普遍认为在病毒感染时,神经元是被动的靶细胞,而胶质细胞才是协调抗病毒免疫的“主力军”。但神经元真的如此“消极怠工”吗?研究发现,神经元能表达模式识别受体,具备感知病毒、激活先天免疫途径的能力,且在感染神经嗜性病毒时还能产生I型干扰素,这表明神经元在抗病毒感染中有着巨大的潜力。
只不过,许多病毒进化出了拮抗I型干扰素信号的“狡猾”手段,像拉科罗斯病毒(LACV)的非结构蛋白NSs就能抑制抗病毒的IFN反应,这使得神经元的免疫作用被掩盖,未感染的旁侧神经元在抗病毒过程中的贡献也一直未被深入探索。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深入了解一下这项研究的关键成果。
研究人员发现,当病毒的拮抗机制不存在时,神经元的“战斗力”不容小觑。以感染不同类型LACV的小鼠胚胎皮质神经元为例,在没有NSs蛋白干扰(即感染ΔNSs-LACV)的情况下,神经元能敏锐地感知病原体,转录诱导出强大的干扰素信号,激活如RIG-I信号和I型IFN抗病毒途径等关键免疫通路,相关基因如Ifnb、Ifit1和Ifit3的表达明显增加。
图 1:病毒拮抗掩盖神经元诱导强大干扰素信号的内在能力
不仅被感染的神经元有反应,未感染的旁侧神经元同样积极“参战”。研究人员通过实验精准区分了感染ΔNSs-LACV的神经元中不同感染状态的细胞群,结果发现未感染的旁侧神经元和被感染的神经元有着相似的I型IFN转录特征,Ifit家族基因表达升高。这表明旁侧神经元能在病毒感染时,自发地诱导先天免疫反应。
不过,在简单的二维神经元培养体系中,尽管神经元们“奋起反抗”,但却无法有效限制病毒的传播。为了更真实地模拟大脑环境,研究人员采用了三维人类前脑类器官模型。在这个模型中,感染ΔNSs-LACV的前脑类器官展现出了强大的抗病毒能力,病毒RNA水平显著降低。进一步研究发现,原来是旁侧神经祖细胞在发挥关键作用,它们能产生如IFIT1等保护性的干扰素刺激基因(ISG),限制病毒的复制和扩散。
图 2:人类前脑类器官内的神经元间通讯揭示旁侧神经祖细胞产生保护性ISG
而I型干扰素信号在这一过程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当使用药物抑制相关信号通路,或者敲除I型干扰素受体IFNAR1时,病毒的扩散明显增加,IFIT1的表达也受到抑制。这充分说明,神经元之间通过I型干扰素依赖的细胞间通讯,有效地限制了病毒的传播。
研究人员还利用空间转录组学技术,对前脑类器官进行了深入分析,发现了旁侧神经祖细胞激活的特定区域。其中,簇2区域虽然靠近病毒感染区域,但感染程度较低,且IFIT1表达较高,同时还表达一系列独特的抗病毒和调节ISGs,这些基因协同作用,共同构建起了神经元的抗病毒防线。
图 3:空间转录组学揭示旁侧神经祖细胞激活的不同区域
这项研究让我们对神经元在抗病毒免疫中的作用有了全新的认识。神经元并非是病毒感染时的被动受害者,旁侧神经祖细胞更是大脑抗病毒的“隐藏卫士”。它们通过细胞间的通讯和复杂的免疫反应,为大脑健康保驾护航。
未来,随着对这一机制的深入研究,有望开发出更有效的抗病毒药物,为预防和治疗神经嗜性病毒感染带来新的希望。
参考文献:
Negatu SG, Vazquez C, Bannerman C, Amses KR, Ming GL, Jurado KA. Bystander neuronal progenitors in forebrain organoids promote protective antiviral responses. J Neuroinflammation. 2025;22(1):65. Published 2025 Mar 5. doi:10.1186/s12974-025-03381-y
(转自:生物谷)
转自:生物谷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都有过这样的担忧:病毒感染会不会影响大脑健康?事实上,神经嗜性病毒是传染性脑炎的常见病因,它们特别喜欢“攻击”神经元。以往,神经元在病毒感染时被认为是被动的“受害者”,但真的是这样吗?近期,发表于Journal of Neuroinflammation的一项研究By
2025-04-05 20:30:00深夜刷手机、加班赶工……你的肝脏正在“无声崩溃”!3月18日全国爱肝日,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肝胆外科主任医师商昌珍提醒大众,长期熬夜正让肝脏陷入“过劳危机”,损伤不可逆转。数据显示,熬夜人群肝功能异常率是正常作息者的3.2倍,脂肪肝、肝硬化甚至肝癌风险骤增。沉默的器官在呼救:70%损伤仍无症状作为
2025-03-18 08:21:00负离子在空气中的存在对人体健康和环境有多方面的积极影响。以下是负离子的一些主要作用:空气净化:负离子能够净化空气,通过吸引和聚集空气中的微粒物质(如尘埃、烟雾和细菌),使其沉降,从而改善空气质量。改善呼吸系统:负离子能促进鼻腔黏膜柱状上皮细胞的形成,改善肺泡的换气功能,提高血氧饱和度,缓解支气管平滑
2025-01-23 06:53:32研究大脑的专业通常被称为神经科学(Neuroscience),这是一个跨学科领域,涉及生物学、心理学、医学、计算机科学、物理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神经科学致力于理解大脑的结构、功能、发育以及它们如何影响行为和认知过程。具体来说,神经科学包含以下几个研究方向:基础神经科学:研究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包括
2025-01-15 12:53:03